2月14日
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正式发布了
《海淀区加快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国际化服务措施16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据了解,发布“国际化服务措施16条”是海淀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围绕赋能企业出海“走出去”,助力招商引资“引进来”,力争打通企业出海链条、外籍来京人员生活与办事堵点,广泛吸引国际化人才、项目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海淀区国际化服务水平,激发新质生产力强大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国际化服务措施16条”
分四个方面共16条
支持对象为重点需求企业、科技园区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技术研究机构
境外创新加速器,国际化新型孵化器等
在增强企业国际化发展新动能方面
打造全球启航出海“加速营”,开展精准培训、政策解析、市场解读等,持续加强国际化人才实训。同时,建立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机制,提供“订单式”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将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与海淀企业合作,将优质国际资本“引进来”;加大海外人才引育力度,促进海外创业人才及项目落地。
在搭建企业国际化服务新平台方面
建立“走出去”对话机制,如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研讨会、“外交官围炉对话”“环球商机”等专项活动,为拟出海企业搭建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国际合作的平台。同时,实施“全球科技园区创新之桥”合作计划,与国际重点科技园区拓展共建网络,推动园区企业合作落地。此外,还将组织企业“拼船出海”,建立海淀区企业出海信息库;推进境外创新加速器建设等。
在集聚国际化资源要素方面
出台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方案,支持与优质国际技术研究机构、国际一流高校等开展合作交流。同时,支持建设国际化新型孵化器,大力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此外,还将建立海淀区海外高校创新合作网络,发起全球大学创新接力倡议;举办类型多样的国际会议和活动,持续办好中关村论坛和服贸会海淀区相关活动。
在优化国际化发展环境方面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立海淀区国际宣传展示平台,宣传介绍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海淀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策划制作多语种《外籍人士服务手册》。建设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并支持国际社群运营,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汇聚。
记者:向浩
编辑:关镓萍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