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评论
自2024年6月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医疗机构体重管理门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和“体重管理门诊”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也体现了国家防治慢性病的决心与行动。
近日,笔者调研部分医疗机构发现,各地体重管理门诊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医疗机构想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但不知道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有的担心如果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没有患者来就诊就会浪费资源;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坦言,虽然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未能有效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如何科学设立体重管理门诊,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设立体重管理门诊应基于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根据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肥胖流行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科学规划体重管理门诊的数量和位置。
其次,科学配置体重管理门诊团队,统筹用好包括全科医师、中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运动康复师等在内的专业人才资源。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中西医并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帮助减重管理对象达到减轻体重、降低体脂、控制慢性病发生的目标。
再次,体重管理门诊应注重服务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减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持续的努力和专业的指导。因此,门诊应建立“多对一”的在线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定期随访、远程监测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的体重变化、健康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同时,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也需及时跟上,帮助患者逐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最后,发挥好体重管理门诊的作用,需切实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的落实。各地政府应加大对体重管理门诊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行业应加强对体重管理门诊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安全;单位和个人则应积极参与体重管理活动,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肖建军(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L2WNXU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