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我们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下面是是结合上个学期对这个单元的实际课堂教学经历,以及一些教学参考书,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可能还不成熟不全面,但先记录下来,希望对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动语言的特点
1. 寻找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具有新鲜感、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例如,教学《读不完的大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等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不仅生动形象,叠词读起来有节奏感。
2.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拟人、比喻、拟声等修辞手法如何使语言生动。例如,“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风的特点。
二、通过多种方法感受生动的语言
1.朗读体会:通过朗读,让学生用声音再现文本中的生动语言,感受其节奏和韵律。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生动语言所描绘的画面。例如,教学《父亲、树林和鸟》时,通过比较人、鸟、树的“最快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树的“最快活”。
3.想象画面: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例如,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语言的生动。
三、积累和运用生动的语言
1.摘抄积累:引导学生准备“摘抄本”,分类摘抄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感受或批注。例如,《读不完的大书》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读描写大自然的语句,体会生动的语言,并仿照课文写一写。
2.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让学生尝试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写几句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这有助于学生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
四、利用教学资源和活动
1.课后习题: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完成与生动语言相关的练习。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课后习题通过朗读、填空、仿写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和积累生动的语言。
2.交流平台:借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摘抄和积累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