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夫人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她比杜甫小十几岁,结婚那年,杜甫三十岁,杨氏应该不到二十。她跟杜甫至少一起生活在三十多年,她不是“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但她是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关于她的资料,我们所能了解的就这么多。她不像李白的第四位夫人宗氏,留下过“千金买壁”风流佳话,也不像后世李商隐的夫人马氏,出身名门,才艺出众靠着李商隐一首首缠绵悱恻的诗歌,立起一个多情贤淑的大家闺秀的形象。她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女人。风风雨雨数十年间,不管杜甫是贫穷、疾病、无望中挣扎,还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忍饥挨饿,她都不离不弃,紧紧地地追随在杜甫身边,为杜甫营造一个虽然贫寒但充盈着温暖的小家,让这位虽然当时籍籍无名但数百年后被后人推向唐诗顶峰的大诗人生命中始终流淌着一条温暖的河流。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杜甫的太太:我可能嫁了一个假诗人》,文字十分诙谐别致:
杜甫把杨小姐娶回家了。他比她大11岁,还有人研究说,他比她大21岁。要是今天,像这种年龄差距,杜甫应该叫人家小甜甜才对。可是杜甫不懂,嘴巴特别不甜。他称呼杨小姐,统统是一个特别没有美感的词——老妻。“老妻书数纸”“老妻忧坐痹”“老妻寄异县”……好像根本不知道到底谁更老一样。
杨氏夫人有时都怀疑:这么不会说话,我嫁的是不是一个假诗人?就算他偶尔不叫老妻了,也要换一个同样很难听的词——“山妻”。比如:“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他回到窄仄的屋里,拿起了笔,在膝头写下了八句诗,题目就叫做《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就是:今晚上的月亮啊,她只能一个人看。那没长大的娃娃啊,还不能把忧愁替她分担。凉夜的雾啊,湿了她的秀发。冷冷的月光,映得她玉臂也生寒。什么时候我们能再相见,依偎在帘下,不再泪水潸潸。
小时候读《月夜》,不相信这是杜甫的作品。一个满脸胃疼相的老家伙,怎么会写这样缠绵的诗呢。他以为自己不会写情诗,她也以为他不会写情诗。但是乱世之中,他挥笔一写,一不小心,就写出了整个唐朝最动人的一首情诗出来……
这篇文章的作者,笔者个人觉得,一定是个有慧眼有慧心心细如发的人,他这么敏锐地察觉到杜甫诗歌中对自己夫妻关系的表象特征和彼此浸在骨子里深情。那么,杜诗中的杨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1.她有过青春绽放,有过美和爱美的时光,当有形的美不再,便让内在的美闪光。
《北征》诗,写杜甫从左拾遗任上获准回家省亲,给家人带了如下礼物:“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从上面描写看一看出几点:
①杜夫人曾经喜爱化妆。所以,杜甫从长安带回了丝绸和粉黛,杜夫人赶紧给自己化妆。杜夫人是那么的专心和投入,以至于小女儿学母亲的样子把脂粉涂在脸上,弄成小花脸,杜夫人都没有注意到。
②杜夫人很美。在长期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中,她独自一人养活几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见,她应该多么憔悴瘦弱。但略施粉黛,“瘦妻面复光”,又恢复了从前光彩照人的样子。《月夜》一诗,诗中后四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时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也已成婚多年了,可在他的想象中,杜夫人有“香鬓”“玉臂”,相隔千山万水,想起妻子,回味着相濡以沫的时光,眼前仿佛闪过妻子冰雪一样的臂弯,几乎嗅到了她身上熟悉的芳香。虽然“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我们也由此看出杜甫妻子的美容。
当岁月不再,当苦难如影随形,当红颜渐渐褪色,她的心却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充盈。
2.她是苦难的化身,但却能把苦难升华成大爱,让大爱汇成河流。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将妻子安排在羌村,只身北上报国。杨氏只能在贫困的条件下独自抚养孩子,等杜甫归来。
杜甫诗《北征》中描绘探亲的所见闻,道:“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可见杨氏生活之困苦。公元757年,杜甫做了左拾遗后,从当时流亡朝廷所在地凤翔返回羌村看望妻儿。
《羌村三首》的第一首,记录了夫妻见面的情景。傍晚初见时,“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深人静后,儿女睡去后,夫妻二人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入梦寐”。夫妻二人,因为重逢的喜悦,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见面了,谁也不愿意睡去。这是什么样的夫妻感情!
乾元二年(759年),关中大旱,饥荒蔓延,正在同榖(今甘肃成县)落脚的杜甫一家,陷入从未有过的饥寒交迫中,“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天寒地冻,为了妻儿,杜甫不得不上山拣拾橡树果子或者去挖野芋头为食。杜甫生活困苦如是,令人唏嘘。
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他写的《百忧集行》: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生活细节来表现生活的困苦,说年幼的孩子,不懂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哭闹着要饭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暴雨之夜,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诗歌中的妻子杨氏,是一家人厮守在一起时的杨氏,是杜甫亲眼目睹到的苦难,他知道不知道,当他常年流转在外,妻子独自一人抚养几个未成年的孩子时,那是怎样的痛苦和艰辛?
但是,我们从杜甫的诗中看到的杨氏,没有怨言,默默承受,当杜甫断线的风筝一样偶尔飘落到那个千疮百孔的家,杨氏毅然拿出似水的柔情,来抚慰这个官场上不得意,作为丈夫和父亲难尽职责的男人,让这个伤痕累累的男人还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园。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这两句,写夜深人静后,儿女睡去后,夫妻二人不断地更换蜡烛,相拥而眠,相拥而泣,让人仿佛看到,杨氏夫人似乎无比恐惧老杜的那张老脸从自己面前消失,恐惧自己在消失了之后回忆不出那老脸上的沟沟壑壑,就趁着蜡烛的微光,将那老脸一遍遍端详……
他写的《百忧集行》中的“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两句,简直写出了两人艰苦面前,甘苦与共,患难与共的心灵的交融和共振。
她是苦难的化身,但却能把苦难升华成大爱,让大爱汇成河流。
3.当期许成空,却不许信任改变;当艰难相随,却不让馨香迷失。
成都期间,杜甫偶尔去严武的节度使衙门上上班,但大部分时间过着闲居的生活。官场越来越远,理想越来越空,身体越来越差。不管他心中时常会涌动起什么样的洪流,但在妻子眼里,他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普普通通的丈夫,普普通通的父亲。
当年,杨氏肯定有期许,期许丈夫青云直上,期许丈夫光宗耀祖。当期许成空,却不许信任改变;当艰难相随,却不让馨香迷失。
成都期间,杜甫一家相对安定的生活情境中,有两次出现杜甫妻子杨氏的形象,《江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这是杜甫寓居在成都时的生活,妻子闲来无事,正在纸上画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铁针做钓鱼的鱼钩。上句的“画”和下句的“敲”,从动作上表现出了妻儿的专心与专注的神态。杜甫通过对妻儿对照描写,一老一小,不但表现了一家人和谐之美,也表现了对相依为命的妻子的眷恋,同时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颠沛流离生活的厌倦。字字都展示了平淡中的幸福。
《进艇》:“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便,瓷罂无谢玉为缸。”
亲自制作弈棋道具,并陪丈下下棋,划划船……杜甫的妻子,是个活泼有趣有才艺之人。其中“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两句,显然是在以蝴蝶、并蒂芙蓉比喻诗人夫妻的缠绵与幸福。一千多年之后的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都不免感受到股股暖流溢满心胸。
杨夫人就像陈年的老酒,含蓄,深沉,五谷的精华就那么深那么深地沉浸在缓缓释放出的阵阵芳香之中……
杨氏夫人最终的结局,史料上查得到。元稹《杜君墓系铭》说杨氏夫人“四十九年而终”的话。但她是那一年亡故的,却众说纷纭。一是在杜甫在公元766年到达夔州之前,杨氏夫人已经去世。另一说认为杨氏夫人应该死于公元764年左右。 但无论如何,那是杜甫最需要她的时候。 人生有时候,残酷的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