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去中华艺术宫看敦煌艺术大展,心心念了很久。
之前可能对敦煌莫高窟有刻板印象,总觉得里面的色彩过于繁复,还不如榆林窟中青绿山水来得更加雅致。
于是,此番造次,还是决定预约人工导览,期待着深度解读。
果然,选择导览是正确的,确实带给我了不同的思考角度。
比如,332窟的李君佛龛碑,看似貌不惊人,却揭示了莫高窟的开窟肇始。
比如,暂不对外开放的285窟(展览中为等比例复制品)就融合了中西方的各种神话元素。同时,该窟中绘制的《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就隐藏着青绿山水的哲思意蕴。
比如,看似繁复的窟顶藻井,俨然成为了众多奢侈品品牌的灵感缪斯。
更别提敦煌的绘画艺术,散点透视有着区别于西方焦点透视的东方独特美感。
无论是历经更替的飞天造型,美轮美奂的水月观音,高深平远的青绿山水,即便是线条粗放的人物图像,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艺术的终极畅享。
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往外求,总以为西方是发达的、先进的,但这并非全部。
至少在敦煌,艺术不分国界,也能看到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痕迹,这点非常弥足珍贵。
通过这次展览,我不能说了解了敦煌艺术。但至少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取长补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这或许就是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们坚持的意义所在。
而此次的“何以敦煌”大展及2011年已建成的“数字敦煌”项目则是对中华艺术瑰宝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