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今天有幸听了关于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场报告。报告人是来自温州的王旭东教授,听完报告,深有感触。
教育不应该只凭经验去做,一定要用数据做,用数据说话。
其实在小学中数据的使用并不是那么广泛,主要就是用于学生的考试评价上。
每一次考试,我们常规的做法就是计算平均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后来为了整体促进教学,评价时候不单单算平均分,还有优秀率和及格率。即使考后的试卷分析,也仅仅局限于这三个数据。曾经以为比较科学的评价,听王教授报告后,顿时觉得我们做的只是皮毛、小儿科、浅显浅薄、不科学、不完善、不值一提。
学习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单从考试评价这一块来讲,要想把考试评价做的有效、有用,真正起到指导教育教学的作用。我们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明白考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学生分出个分数的高低么,还是给老师排出来个一二三。显然,以上都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真正目标是检验孩子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发现、寻找我们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不足与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如何用数据来发现问题与不足。除了正常的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个数据以外。我们要注重每一个小题的数据分析。加大试卷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数据。再往细处来说。就是把考试试卷进行“CT”式的解剖。我们不但要对整张试卷进行整体分析,还要对试卷中的每一项大题做细致分析。更要对每一道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即使卷面成绩也要包含其中。我们要分析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率,还要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答案填写正确的孩子是不是真正会答这道题,还是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蒙对的。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每一道答错题目深入解剖,是孩子马虎,还是读不懂题目,还是审题不清,还是知识结构不完善,还是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举一反三。我们不但在班内进行数据比较,还要在年级内进行数据比较,更要与其他学校同年级、同学科进行比较分析。有了这样的系统的分析,我们研判出错的原因就会轻而易举。
第三,用数据分析寻找问题根源。我们获得的每一组数据分析来看,无非就是三种情况,一种是正确率很高,只有几个别同学出错;一种是正确率太低,几乎大部分同学都没做对,还有一种情况,错误率较高,但错误同时指向某一个答案。根据专家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到出现问题的根源。
第四,根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以上三种数据分析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准确率较高的试题,只有几个同学没做对,这一定是学生的问题,我们就应该针对这几个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缩短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现状,我们除了排除试题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效果不好,只是说我讲过了,至于学生是不是理解,是不是会运用,教师关注度过低。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理解、灵活运用、架构起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目标。而不是我讲了,讲了好多遍,孩子还不会,把责任推给孩子,不去自我反思。至于第三种情况,孩子错误指向比较集中,我们也应该审视我们的教学,这里面就涉及到孩子概念不清,混淆概念的问题。表层的问题是孩子理解不透彻,深层的问题则是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和措施时候,不能明确的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结构,以至于出现掌握不牢固的现状。
第五,明白了问题的根源不是试卷分析的结束,更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想要的结果是把我们的不足和问题如何改进,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再次出现。以便精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这里面我们要深入课堂,针对问题,制定积极的修正措施,在课堂上实际运用后,再次针对此类问题对孩子进行测评,重新统计各项数据,分析各项数据,如果数据结果表明我们所采用的方式还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我们接着采用其他办法反复去跟进,直到孩子掌握为止。这个过程虽然曲折、虽然艰辛,但是我们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效果是明显的,能有效的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并能举一反三,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用数据说话,用事实为据,避免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少走好多弯路,能让我们的经验更丰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让我们的工作更顺畅。
今天的学习,不但对我自己改进工作是一个促进,对广大教师来讲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迷茫、彷徨、找不到前进道路的老师来说,无异于找到了破解教育难题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