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日月:连载137】
(接上文,王熙凤解读,济刘氏,认干女儿,致皇后生下死胎)
王熙凤
有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基本都是皇帝、皇子,太监能进来吗?如果这个太监是“九千岁”,就可以。皇子才是“千岁”嘛。
而且,王熙凤特意告诉过读者:“一千岁”。在52回,凤姐跟贾母等人说笑:“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而且,看前后的话,“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贾母笑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一千岁”,说“十”,贾母还问读者“有什么意思?”读者还看不出“九”?还看不出二牍、两歌的“九千岁”?
有人说王熙凤跟魏忠贤的形象反差太大啊!那是东林党的抹黑,东林党、复社掌握着话语权。
作者或者本书设计师老明公山子野,是熟悉魏忠贤的人。在作者看来,魏忠贤就是王熙凤这样的人,把兴儿给尤二姐说王熙凤的话,换作魏忠贤的名字,毫无违和感。但魏忠贤不是只干坏事,否则做不到九千岁,这是一个正常大脑很容易能做出的判断。就像王熙凤一样,在贾母、王夫人跟前,能以一当十,别人无法轻易取代,其管家理财的本事,换《红楼梦》里另一个人试试。
而且魏忠贤整治打压东林党,显然得到了天启帝支持甚至授意,只是魏忠贤手太黑,心太狠,手段太残忍。太监做事从来不择手段,他们才没有读书人的心理负担,怎么干效果好就怎么来。
在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没有暴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灾严重时,朝廷还能赈灾,饥民们没有被逼到要么饿死、要么造反的地步。闯王高迎祥算是造反比较早的,也是在崇祯搞死魏忠贤之后,揭竿而起的口号是“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看,农民说话总是那么精辟!很简单,却往往合天理。当一个人左右是个死,就无所顾忌了,这对古今当官的一样通用,别把人逼到非对你动手的地步。
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如果没有魏忠贤的鼎力支持,能打胜吗?这是拿脚指头都能想到的。从崇祯朝的几次大战役来看,哪次不是财力物力支持不到位,导致军无战力、兵无战心。同样是汉人,且不说在徐达、蓝玉等人率领下,驱逐胡虏如秋风扫落叶,便是在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带领下,遭遇清兵也能血拼,怎么到后来就那么不堪一击呢?同样的洪承畴,领着明军十几万,跟清兵一开仗,士卒就“比赛逃得快”;领着清兵南下,又成了“秋风扫落叶”。关键在制度和后勤。而后勤方面,魏忠贤无疑是强项。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有天赋,即便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比如《大宅门》里的二奶奶,管家理事就是有天赋,看问题别说比二爷通透,比老爷子都眼亮,而且对待老大、老三,也是深明大义。对王熙凤魏忠贤,很难用“深明大义”这样的褒义词,很多事只是她讨好贾母、王夫人,以攫取个人地位和利益的伎俩。
但魏忠贤大事上不糊涂,比如对民变、对战事、对税赋、对支出、对国家、对皇帝,在这些大事上不乱来。不是说他愿意为大义牺牲他的利益,毕竟他是当家人,像王熙凤一样尽可能当好家,他的位子才坐的稳当,坐的长久,他的算盘比读书人精多了。
比如在对外战事的支持方面,魏忠贤当然不遗余力,战争胜了,他也能邀功,何乐而不为?
比如对皇帝,在崇祯上台后,魏忠贤极力讨好,包括送东西、送美女。但崇祯吓得连皇宫的食物都不敢吃,揣着老婆烙的饼,饿了啃两口。此时魏忠贤如果有异心,想做掉崇祯,都不需自己动手,只要说句话,自有手下和那些削尖脑袋想往上爬的人去替他动手。
在魏忠贤这个事儿上,不是崇祯有多英明,而是魏忠贤压根儿就没想动崇祯。即便被贬离京,即便知道崇祯要他的命,很睿智地选择了一根儿绳子,悄悄的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死了你还能把我怎么着?太睿智了!
魏忠贤是否忠,一叶知秋,从一个小事就能看出来:
朱由校落水,魏忠贤看到后直接扑下去了,“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当时两岸惊哗,皆无人色。逆贤、客氏手足无措,逆贤亦自投水,然远不济事。”
魏忠贤下了水才知道自己不会游泳,直到自己也被救上来。这是一种没经过大脑的几乎本能的反应,我们对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吗?那还真得先把你父母扔到水里,才能测出你的本能反应,说大话没用。
所以这样的人注定他不会造反。对朱由校恐怕也要重新认识,除了是一个非凡的木匠,他对魏忠贤太了解了,知道他就是为自己所用的一条狗,不管怎样都不会反上天,所以放心大胆地用。在知人善任方面,朱由校比朱由检强多了,临终时还嘱咐弟弟“忠贤宜委用”。
权力到了没有监督的时候,一定会被滥用,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不独魏忠贤如此。所以魏忠贤的下场,就像王熙凤之死,既让人拍手称快,死有余辜,又让人惋惜其理家之才。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也从不积德,无向善之心。这样的人,现在比比皆是。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