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晒展免费版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夜读 | 钱学森“永不止步”的箴言——Nothing is final !!!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3 21:54:24   浏览次数:4  发布人:9a95****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本期展品:存放论文终稿的纸袋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专题展中,一只有红色标记的信封格外引人注目,信封右上角用墨笔写着“Final”,旁边又重重补了三个惊叹号的注解:“Nothing is final !!!”。这行跨越八十余年的字迹,藏着钱学森对科学最赤诚的理解。钱学森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被导师冯·卡门留下当助手。冯·卡门当时正在研究全金属的薄壳结构的飞机,薄壳结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期展品:存放论文终稿的纸袋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专题展中,一只有红色标记的信封格外引人注目,信封右上角用墨笔写着“Final”,旁边又重重补了三个惊叹号的注解:“Nothing is final !!!”。这行跨越八十余年的字迹,藏着钱学森对科学最赤诚的理解。

    钱学森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被导师冯·卡门留下当助手。冯·卡门当时正在研究全金属的薄壳结构的飞机,薄壳结构在外压下容易垮瘪失效,但那时候没有好的理论来预测导致失效的临界压力值。接下这项任务后,钱学森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演算纸中,直到他写完第五份手稿,导师才感到满意。文稿总共800多页,但是发表的文章只有10页,他把终稿装进信封,并在信封上写下“Final(终稿)”,但是他又很快意识到,科学家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于是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

    这只信封后来被留在了钱学森美国的办公室,直到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这行“Nothing is final”,也随之化作了推动中国航天从零起步的动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就在此时,钱学森发表了《星际航行与科普工作》一文,首次提出建设“星际航行码头”的构想。他在文中详细描绘:这个做法的第一步是建立人造卫星,一个围绕地球转的,在空气层外的星际航行码头……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这个站,一次一次用火箭从地面把建筑材料和其他物资运到这个人造卫星上去,慢慢地把星际航行的船在人造卫星上组合起来。

    钱学森笔下的“星际航行码头”,就是后来空间站的雏形。甚至在提到未来航天发展时,他还大胆设想过“光速火箭”,即便在当时看来有些“科幻”,他也坚持把这些想法写进科普文章里,让更多人看到航天事业的可能性。钱学森曾说:

    “今天的幻想也可能是明天的事实,科学技术是不断前进的。如果我们绝不谈幻想,那就是拒谈今天不能实现而明天可能实现的事,那就是‘闭关自守’,永远不知道向前看了。我们的工作在于把幻想里的实事逐渐扩大,使萌芽生长,而终于把幻想变成事实。”

    1961年,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火箭技术概论”,他的油印讲义上,不仅画了详细的多级火箭结构图、飞船剖面图,还仔细计算了往返月球的航行时间。两年后,这些讲义整理成《星际航行概论》出版,成为中国首部航天本科教材,书中关于火箭回收、空间站建设的设想,都被他标注上“待实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星际航行概论》中对宇航员舱外作业的描绘。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时光荏苒,六十多年后,钱学森当年的“待实现”,正一个个变成“已实现”。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进驻中国空间站——当年钱学森笔下的“星际航行码头”,真的在太空中建成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航天员叶光富正在关闭双向承压舱门。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从 “星际航行码头” 的蓝图绘就,到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运营;从《星际航行概论》里 “待实现” 的标注,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这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航天成就,正是对钱学森 “Nothing is final” 箴言的生动诠释。当年钱学森在信封上写下的那句箴言,早已化作中国航天人前行的动力,每一次火箭升空、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对“Nothing is final”的最好回应,也是对航天梦最坚定的奔赴。


    不推荐电脑端访问(用户少)
    请微信扫一扫,查看完整信息(记得微信收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a95****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