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首都之窗 李磊/摄
7月17日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发布会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岳立介绍海淀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岳立表示,近年来,海淀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推出改革举措,在北京市区级营商环境评价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首都之窗 李磊/摄
多维度优化服务
助力企业省心、舒心发展与跨境拓疆
岳立介绍说,海淀区致力于以科技赋能流程再造,努力让企业办事更“省心”,以深化“区块链”应用,实现证明材料链上核验全覆盖,让办事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在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全程网办,审批要件简化70%,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推行告知承诺的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约办理时间约22万余个工作日。海淀区致力于全程陪跑,努力让企业发展更“舒心”,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财金协同平台累计解决中小微企业6270笔贷款融资需求,发放贷款总额227.41亿元,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信贷投放284.56亿元;在打通专利转化与应用的关键堵点上,推进23家高价值专利运营中心建设,设立19家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工作站,集聚200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5000名专利代理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在助力企业上市上,建立了全市首家上市企业发展基地,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超260家,居全市第一。海淀区致力于解决企业跨境发展挑战,努力让企业“开疆拓土”更有信心。成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设立了9家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站,落地运行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为企业出海提供支撑。
“海八条”助力企业
提升发展韧性、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
岳立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今年海淀区从企业角度出发制定了八类措施,简称“海八条”,旨在助力企业提升发展韧性、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
“海八条”具体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坚持换位思考,在助企降本方面提出2类9项具体措施,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为企业降低经营中的隐性成本。为了将政策和资源及时送达企业,将在街镇建立营商环境工作站,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该工作站近距离获得政策咨询解读、服务资源对接以及诉求解决;深入对接企业需求,强化现有支持政策的适配性,做好企业用人保障。二是坚持赋能思维,在为企蓄势增效方面提出4类17项具体任务,通过金融、创新等关键要素赋能,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和发展。在金融支持方面,将进一步丰富资金渠道,建立适合海淀创新生态的投资策略与组合,拓展财金协同平台金融产品,挂牌运营科技金融服务驿站;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将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服务,配备“创业管家”和10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免费空间,布局百亿元科技成长基金;在加强企业权益保障方面,将按照行业、产业分类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将强化专业服务支撑,支持企业完善国内外市场布局,搭建“出海”公共服务和一站式国际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加速器多点落地,全球布局。三是坚持生态思维,通过2类7项具体任务,推动政府企业社会联动,走向“生态共赢”。为了聚合社会力量,会定期公开街镇可利用空间信息,免费支持商协会开展活动,搭建企业需求与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对接平台。以街镇为基本单位,建设海淀虚拟园区,为企业提供集成式服务;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会在试点街镇依托商业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加强便民服务网点和文体设施建设,提升区域路网联通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海淀必将成为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地、优质企业成长地、最具投资价值之城。”岳立说。
记者:赵磊
编辑:旭日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