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论语》为政篇|孔子说孝悌能助政
2024-10-28 01:54  浏览:434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孝悌的风气影响到政事上,这也是从事政治啊,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从政呢?”

[解读]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书》:指《尚书》。

施:指影响、延及。

这段对话当发生在夫子出仕于鲁国之前,最接近的一段时间是在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后,家臣阳虎囚禁了刚刚继位的季桓子,企图独揽鲁国大权。

作为交换的条件,在释放季桓子后,阳虎执掌鲁国政权长达三年之久,孔子不愿同流合污。但这个话又不好对别人明讲,于是他引用《尚书》的一段话,表明当下自己虽不从政,但也可通过行“孝悌”之风去影响社会、影响政治。

公元前501年,阳虎发动叛乱失败,先后流亡于齐、晋两国。而在阳虎倒台的当年,夫子就接到国君的任命,开始在鲁国政坛崭露头角。

治家的根本就在于行“孝悌”之道。子女孝顺,兄长友善,家庭和睦就是在为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做贡献。

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行“孝悌”之道,用这种孝悌的风气去影响政治,那么民风一定朴实醇厚。

一个人可以没有从过政,但他是孝顺的,是恭敬友爱兄弟的,说明这个人内在是有仁德的,本身就是在从政了。

为政之道,在于孝义仁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读后启示]

从政不一定要当官。这个思想其实非常高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只是同一件事。

儒家文化的精髓之处在于教化人,让每个人懂得仁、义、礼、智、信,让每个人去修习孝悌之道,让每个人提升内在的修养和德行。这本身就是在从政。

一个守孝悌之道的人,一个懂得提升自己内在修养的人,一个品性纯良的人,可以去当官,可以去经商,可以去务农,可以去做工,可以做任何的事情。

孔子把教化天下作为最大的政绩观,不光是在为政,还在治国平天下,更是在治万世的民心。而不是看官职大小、等级高低,这样的格局在当时的年代,能有几个人能与之争锋呢?这就是大教育家的精神风貌,谁说教育不是最好的为民谋利呢?

发布人:749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