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科技助残典型案例 | 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肢体残疾人康复
2025-03-28 19:04  浏览:64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科技是改变残疾人生活,助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科技在残疾人医疗、康复、照护、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形势下,加强科技助残,提升助残科技研发应用水平,对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科技强国建设和发展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协同推动下,科技助残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优质助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一批助残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和骨干企业竞相涌现,助力残疾人跨越障碍,将更多美好生活愿景变成了现实。中国残联新媒体陆续推出科技助残典型案例,展示残疾人工作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最新成果。

智能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运用将外骨骼技术应用于康复养老领域,结合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神经可塑性”原理为基础,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时监测人机交互力矩,迅速准确识别用户行走意图,并作出步态响应。为下肢肢体残疾人提供便捷、有效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提升使用者下肢自主行走能力。同时,设备配套的智能康复体系,通过系列指标及时监测了解使用者情况,促进实现康复数字化和标准化管理。

杭州:具身智能加速场景应用

“具身智能”今年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在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具身智能领域重要“赛道”的外骨骼技术正加速融入民众生活,应用于养老、康复等领域。

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杭州智元研究院研发的“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已开始试用。年过七旬的吴利英穿着该设备,一口气从一楼走到三楼。她说,“腿上有一股助推力,感觉爬10楼也不打紧。”

留下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周锋利介绍,街道现有6000余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引进外骨骼设备是希望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能走出家门,感受春暖花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3月12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体验助行外骨骼设备。 吴君毅 摄

当地另一养老院内,身材娇小的养老院工作人员程娟日常主要负责帮助老人完成起身、翻身动作。“有些老人体型较大,我帮助他们翻身时特别费力,既要双臂有力量,又要两腿站稳,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出力气。”她表示,穿戴“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后,感觉腿部弯曲时所承受的重量减弱,腰部承重感减轻。

除养老场景外,外骨骼技术也在杭州的康复训练场景中有所应用。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的一家康复中心,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聂鹏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下,缓缓迈出脚步。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此进行康复训练。“2017年我第一次体验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站起来、走起来都轻松了很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3月13日,杭州某康复中心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聂鹏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下实现站立。 吴君毅 摄

聂鹏使用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方、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天介绍,目前其外骨骼康复产品已在中国20余个省(区、市)应用。

“我们采用许多意图检测和人机交互技术来感知操作者的想法,尽量让操作者‘无感’,形成‘人机合一’的状态。”王天认为,未来外骨骼技术还将发展出独立感知环境的能力,帮助用户作出智能化决策,并在危险场景主动应急。“外骨骼技术还有很多功能或者潜能尚未被释放。”

近年来,中国推动外骨骼产品走向社会大众。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提到,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来源:中国残联计财部并综合浙江残联、中新社等消息

编辑:张雪飞

审核:张競丹


发布人:6eb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