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综合改革进行时|教务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2025-03-30 16:00  浏览:20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开栏语

3月7日,学校发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为落实综合改革整体要求,各部门广泛凝聚共识、深入研究部署,锐意改革、真抓实干,以创新思维和有力举措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建设。为全面深入展示学校综合改革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新闻中心特推出【综合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诚邀各部门负责人深入阐释工作思路和生动做法。

本期专访教务处处长罗智敏。

1. 罗老师您好!教务处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中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罗智敏:教务处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执行者,本着“聚焦核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全力推进方案各项措施高效落地。“聚焦核心”即我们的目标是着力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中国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的“法大方案”。

为实现该目标,教务处承担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因应国家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赋能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稳步提升本科生源质量四大板块,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包括“构建高素质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两大重点任务,将对未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能,将成为全国法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志。

2. 针对以上工作任务和目标,教务处的具体改革思路是怎样的?

罗智敏:教务处将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改革:一是要坚持“重点工作与日常保障相结合”,即既关注人才模式创新改革等大动作,也重视学校本科日常运行保障,实现安全改革、平稳改革;二是要坚持“质量保障与改革效率相结合”,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教务处将会重点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效果与质量,将改革落到实处。

3. 本次综合改革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上,强调了“实战型”和“协同培养”。如何理解这两方面的新要求、新变化?将针对性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罗智敏:在涉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我校根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以实践为导向,打造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项目,形成了拔尖涉外法治人才的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已经逐渐实现涉外法治人才的多元化、精细化的培养机制。2023年我校入选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针对基地建设的新要求,学校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工作办法,进一步加强涉外拔尖人才培养的整体谋划。

“实战型”即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探索“订单式”培养。强调推动法学教育与涉外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构建中国自主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因应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发挥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大学使命。

“协同培养”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即联合实务部门建设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实务部门实质性参与基地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建设等工作,指派实务专家参与一线教学授课,担任实务导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方面,有怎样的工作目标?将从哪些具体方面出发深化改革?

罗智敏:在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方面,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根本目标,以提升“三进”工作效果和数智化赋能为抓手,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

第一,推动思政课群建设工作,全面构建必修课与选择性必修课并存发展的多维思政课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开设“人民教育家在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校史”等思政课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动“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开发“人工智能+”等复合型课程模块,推动法学与外语、经济、管理等学科的课程共享。

第三,继续鼓励学院和跨学科教研室根据相关制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第四,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出版资源、数字网络平台优势,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法学教材体系。

第五,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创新,积极推动数字教材平台建设与应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交互性、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如何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罗智敏:“拔尖创新人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和战略。人才自主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造就更多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要以家国情怀的厚度进行价值引领,以科教融合提升知识高度,以学科交叉融通拓展视野宽度。

法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以法学优势学科为基础,加强实践导向与专业交叉融合。具体的改革措施为:

第一,创新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加大实务专家授课力度,构建多元化、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深化“新文科”建设,与理工类院校合作创新“人工智能+”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建构联合培养机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学校与北邮、北理的合作项目,拓展更多的联合培养资源。

第三,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面向时代需求,努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改革,推动法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工程、法学+哲学、法学+翻译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6.在招考制度改革上,如何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完善就业支持体系?

罗智敏:为有效实现提升招生、培养、就业质量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动优质本科教育建设、优化生源结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学校要坚持生源质量是一流大学办学质量的金标准,把招生作为重中之重、置于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中考量,构建网格化招生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协同联动链条。

具体来说,就是要成立由各本科生培养学院组成的招生组,负责各省招生宣传工作,学院正职领导担任招生工作各招生组第一责任人,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大局观念、综合素质优良、业务能力突出、专注招生工作的招生宣传队伍。联系各地校友辅助开展工作,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招生工作聚合力。转变招生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持续建设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网格化招生宣传体系,持续稳定地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今后,学校将在强化本科一流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空间布局和专业布局的基础上,坚持以招生情况、培养能力、就业质量为指标,建设专业评价考核体系,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推动落实专业供给侧改革,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7. 目前,教务处正在推进或已经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未来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罗智敏:目前深化改革方案中教务处的所有任务均在筹备启动中,能够依照既定时间持续推进,稳步争先,落实发展。以我们最近着力推进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工作为例,作为首批入选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单位,我校积极推动与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实务部门的合作,以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涉外法律服务、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为建设方向,共建协同培养机制。目前正在完善实验班培育二次选拔方案、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下一步会积极推进分方向的实验班落地,实习实践项目落地。

未来一段时间教务处计划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继续推进网格化招生工作、落实与北邮北理联合培养项目、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紧紧围绕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各项任务。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新学期这么干!

法大召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体系研讨会

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 法大召开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

法大微信【第20250330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李依纯

排版:许原畅

责任编辑:谢翔宇

审核:米莉



发布人:edd5****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