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晒展免费版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鉴古观今:从战国刑法演变读《资治通鉴》之兴衰治乱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30 09:46:55   浏览次数:7  发布人:2b91****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象刑的表里之异从理论层面而言,象刑的确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既无需承受牢狱之苦,表面上也无实质痛楚。仿佛只要心理足够坚韧、面皮足够厚实,便能从容应对,不会对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然而事实上,象刑绝非无关痛痒的惩处,其本质乃是一种变相的内部放逐。从孤立到放逐现代人可能难以真正理解放逐的深刻意义,或许会觉得放逐并无大碍,大不了远离众人,换个地方重新开始,还能享受一份清净。首先,我们可以借助个人经验来理解放

    象刑的表里之异

    从理论层面而言,象刑的确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既无需承受牢狱之苦,表面上也无实质痛楚。仿佛只要心理足够坚韧、面皮足够厚实,便能从容应对,不会对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然而事实上,象刑绝非无关痛痒的惩处,其本质乃是一种变相的内部放逐。

    从孤立到放逐

    现代人可能难以真正理解放逐的深刻意义,或许会觉得放逐并无大碍,大不了远离众人,换个地方重新开始,还能享受一份清净。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个人经验来理解放逐。想必很多人都听闻过,甚至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现象。校园霸凌并非仅仅体现为暴力形式,其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孤立,例如班级里多数人,甚至全体同学串通一气,对某个同学不理不睬、不与他交往。成年人或许觉得这并无所谓,反而觉得清净自在,但对于小孩子来说,班级的社交圈几乎就是他们社交生活的全部,他们十分在意同伴的评价,会努力在各个方面与同伴保持一致。一旦出现明显的差异,就极易遭到群嘲和孤立。倘若全班同学都穿运动鞋,唯有一个同学穿布鞋,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后果将极为严重。所以,小孩子向家长要钱买东西时,最常用的理由便是“大家都有”,而家长最常给出的回应则是“凭什么别人有的你就一定要有”。这些家长似乎早已忘却了自己童年时的经历。

    倘若荀子有机会读到《红字》,想必他便不会再认为象刑是重罪轻罚了。至于生活在当今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在一所小学里,如果同学们都穿着学校规定的干净整洁的校服,只有一个同学每天都穿着肮脏邋遢的衣服,那么他将会受到怎样的排挤和奚落。

    同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惩处本族成员时,最为严厉的手段并非杀戮,而是放逐。这种放逐,并非是将人流放到某个特定的地点,比如西伯利亚;也不像古希腊那样,城邦众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所谓放逐,是将人驱逐出所在的族群。对于原始部落而言,部落之外的世界充满了毒蛇猛兽和异族敌人,危机四伏、恐怖异常。本族人不忍心施加的惩罚,便会借助大自然和外族人的力量来完成。放逐的本质,就是最为彻底的孤立,是最为残酷的谋杀。

    《旧约·创世纪》中,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具有特别的人类学解读意义。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因嫉妒亚伯而将其杀害。上帝对该隐的惩罚是让他“流离飘荡在大地上”,这实际上就是放逐之意。该隐对此心怀不满,认为上帝的判决过重,自己难以承受。

    若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或许会对该隐说:“杀人偿命,况且你杀害的是自己的亲弟弟,此乃罪大恶极的行径,未判你死刑已然是格外开恩。如今既未打你,也未骂你,仅仅是将你放逐,你竟然还觉得判得重?”

    然而,上帝竟体谅了该隐,经他如此申诉,竟变相减轻了对他的刑罚。

    那我们也来体谅一下该隐吧:在那样的蛮荒时代,一个人被同伴抛弃,独自直面广袤而未知的世界,实在是太过凄惨。人唯有在群居协作中,方能在自然界生存,单个人的生存能力几乎微乎其微。人对孤独的恐惧,是亿万年的进化历程深深烙印在基因之中的。

    因此,据《尚书·尧典》记载,舜的时代存在所谓“四恶”,即社会上最为恶劣的四个人,他们最终被放逐至不同之地。而象刑,实则是惩罚程度稍轻一级的内部放逐。

    荀子与象刑的时代错位

    荀子之所以无法理解象刑的意义,是因为他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规模已大幅扩张,人口流动性极强,象刑背后的逻辑已不再适用。倘若荀子犯下杀人放火之罪,政府对其施以象刑,令他穿上无领的红衣服,他完全可以轻易换装,而后乘车出国,在新的群体中开启全新的人生。

    荀子对象刑的不解,恰好凸显了战国的时代特色。要管理新时代的新社会,应对新国际格局下的新压力,刑法思路必然要发生转变。绕了如此大的圈子,再回头审视李克的《法经》,现存条款中,所有惩罚皆是实实在在的严刑峻法,甚至还要株连亲人。这意味着,在新的社会格局下,人们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已然淡薄,士大夫与平民并无高贵之分,大家看重的皆是实际利益,惧怕的皆是肉体伤害。此时再回看豫让,他宛如旧时代的最后一抹霞光,璀璨却令人感伤。即便他的行为略显极端,甚至稍带矫揉造作,我们也更倾向于宽容,并在宽容之余生出欣赏之情。

    李克《法经》与战国刑法走向

    那么,李克施行如此严刑峻法,对于战国时代是否有效呢?乱世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怕死的人众多,且这些人的成功机会也较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都是一条烂命,为何不冒险一搏呢?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时的统治者听闻此言,会作何感想呢?实际上,他们并不会认为严刑峻法无用,进而调整政策使其变得温和。相反,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不怕死又如何,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多的是。

    于是,战国时代的政策朝着三个方向演进:

    其一,使死刑的执行方式更为残酷。五刑本身已然极其残忍,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所谓的“具五刑”,即对犯人轮番施用五刑,将其折磨至极限后,方才予以砍头。而在砍头之后,其剩余的躯体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剁成肉酱。此后,更是出现了车裂、凌迟、煮刑等残忍至极的刑罚。

    其二,施行株连亲属的政策。即便有人既不畏死,也不惧虐杀,但其总会对父母、妻子和儿女心怀牵挂,因此,株连政策往往能够对这类人形成威慑。

    其三,针对那些了无牵挂的单身汉,若株连亲属无法对其构成威慑,便还有全乡全族的连坐政策。只要一人触犯法令,便会将其全乡全族之人尽数诛杀。诚然,此人或许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性命,然而这些人却都会珍视自己的生命,所以在平日里,他们便会有充足的动力去留意本乡本族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蛛丝马迹,便会立即加以制止。

    乡属于行政区划的范畴,族则是基于血缘关系的聚居概念。在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同一乡的人未必存在亲缘关系,即便如此,也会受到牵连;同族之人未必居住在同一乡,即便彼此往来不多,同样难以幸免。李克此举可谓是运用了“立体交叉火力”,将百姓违法犯罪的风险降至最低。

    李克所推行的连坐之法,后来被商鞅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间,历代王朝或多或少都有所沿用。这种做法固然显得野蛮,但即便那些颇具儒家或道家风范的帝王,也很难将其废除。

    李克所推行的连坐之法,虽被商鞅进一步发扬光大且为后世历代王朝或多或少沿用,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且复杂的印记。这一时期的严刑峻法,无论是残忍的死刑执行方式、株连亲属还是全族连坐,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凸显出那个时代统治阶层的无奈与冷酷。象刑所代表的古老惩罚理念在战国的乱世中逐渐被摒弃,然而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群体观念和道德约束机制却依然值得深思。这些刑法的演变,成为了战国时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反映出人口流动、阶层变化以及价值观转变等诸多因素交织下,统治阶层为维护政权所做出的极端选择,也让后世得以窥见那一段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历史中,人性、权力与秩序的复杂博弈。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b91****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