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晒展免费版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来自远古冰室的“预警” | 科技前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6 08:17:51   浏览次数:1  发布人:8f21****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3亿多年前的地球曾是一个“冰雪世界”。当时的空气含氧量是今天的1.2倍至1.7倍,传统观点认为,在这段高氧冰期,海洋应该更“健康”。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团队研究揭示,“高氧+冰室”的组合,并不意味着3亿多年前的海洋一直生机盎然。▲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大气成分与海洋氧化状态01高氧冰期海洋暗藏“缺氧危机”中国贵州罗甸盆地保存着3.1亿年前至2.9亿年前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岩,

    3亿多年前的地球曾是一个“冰雪世界”。当时的空气含氧量是今天的1.2倍至1.7倍,传统观点认为,在这段高氧冰期,海洋应该更“健康”。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团队研究揭示,“高氧+冰室”的组合,并不意味着3亿多年前的海洋一直生机盎然。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大气成分与海洋氧化状态

    01

    高氧冰期

    海洋暗藏“缺氧危机”

    中国贵州罗甸盆地保存着3.1亿年前至2.9亿年前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岩,这些“岩石日记”记录着远古海洋的呼吸。

    通过分析岩石中的铀同位素(238U/235U),团队首次精确“测量”了当时海底的缺氧范围。


    ▲石炭–二叠纪之交古地理与华南罗甸盆地纳庆剖面柱状图

    结果显示,尽管处于高氧冰期,铀同位素比值却多次骤降。这意味着海底缺氧区域反复扩张,最严重时可能覆盖了4%至12%的海底面积!

    更为关键的是,每次缺氧扩张都伴随着“异常信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快速飙升、碳同位素出现负漂移(类似给地球“验血”,发现碳来源突变)。

    结合火山活动、植被演化等地质事件,团队利用CPU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复盘”了当时的碳循环:虽然大冰期有机碳埋藏增加会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提升氧气水平,但间歇性的巨量碳排放(可能来自火山喷发或有机物大规模分解)仍会打破平衡,导致气候变暖,进而使海洋表层水温升高、溶解氧减少;同时,海水中有机质的沉降消耗大量氧气,导致底层海水逐渐“缺氧”。


    ▲碳-磷-铀模型结果及其与相关地化指标的对比

    02

    给现代的“气候警示录”

    这项研究提醒人类:地球气候系统远比想象中复杂,即使在“高氧+冰室”的理想状态下,全球变暖仍可能触发海洋缺氧。

    三亿年前的海洋生物曾经历过这样的危机,而今天的人类正站在另一个关键节点。

    现代海洋正面临由全球变暖引发的缺氧风险,海水升温后溶解氧减少,加上污染物排放,部分海域甚至已出现“死亡区”。

    人类不仅要关注二氧化碳浓度,更要警惕变暖本身给海洋生态带来的连锁反应。缺氧区的扩张可能让鱼类、贝类等生物失去家园,甚至引发区域性生物灭绝。

    控制碳排放、保护海洋,或许是人类最好的选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0505122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颖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f21****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