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红楼梦》有足够的了解,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女儿,都会有意无意的和“金”、“玉”扯上关系。
《红楼梦》的主旨便是“怀金悼玉”,而小说中的所有女儿,那么是“金”,要么是“玉”。
最明显的,是名字中直接带有“玉”或“金”字的,带“玉”字的如林黛玉、林红玉、玉钏儿等,带“金”字的如金鸳鸯、金钏儿、黄金莺等。
比较深一层的,是和金质或玉质首饰有关的。和“金”首饰有关的如:薛宝钗的长命锁、史湘云的金麒麟、迎春的金凤、平儿的虾须镯、偷虾须镯的坠儿等;和“玉”首饰有关的如:偷玉的良儿等。
以上两层还是比较明显的,不明显的暗示则要更多。
小说中的“金”显然以薛宝钗为首,“玉”显然是以林黛玉为中心,所以与薛宝钗性情相似或有关系的也可以称为“金”,比如:袭人、麝月、茜雪等。
同理,与林黛玉性情相似或有关系的也可以称之为“玉”,比如:妙玉、香菱、晴雯、芳官、龄官、四儿等。
所以,早有学者将红楼女儿分成了“金派”和“玉派”,并且进一步的阐释,认为“金派”的宗旨是为了促成薛宝钗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而“玉派”的宗旨是为了促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姻缘”。
张捷还进一步的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长辈,划分到了“金派”和“玉派”当中,认为整部《红楼梦》就是写“金派”和“玉派”的权力之争,甚至更进一步的将“金派”领袖引申为“当今”皇帝,而“玉派”领袖则引申为以北静王为首的太上皇一派。
这样的分析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多少也有些过度演绎,毕竟《红楼梦》的核心在于小说背后所隐的“真事”,而不是小说中的皇帝与太上皇之争。
而且,这样的分析解释不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小说中的所有“金派”女儿都有相似的性情、品格,“玉派”女儿同样也是如此。
“金派”女儿如薛宝钗、鸳鸯、平儿、袭人等,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是性情品格都十分的相似:行事沉稳、工于心计、思想传统、善于明哲保身。
“玉派”女儿如林黛玉、妙玉、香菱、晴雯、芳官等,又是另一番光景,她们:率性天真、性情孤高、相貌风流、不善于为人处世、且都是“情痴”。
所以,把所有红楼女儿的品格概括来看,她们似乎都是从“金”、“玉”两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不由的让我们怀疑,作者描写的众多“金派”、“玉派”女子,其人物原型是不是只有两个人。“金玉”虽然在古典戏曲小说中常用来代指女子,但前面说的“怀金悼玉”,“金”和“玉”分明指的就只是两个人而已。
根据我们的考证推理,上述的推测基本已经被证实。
小说中以林黛玉为首的“玉派”,都是以曹雪芹的挚爱女子“香玉”为原型创作的,有关“玉派”女子的性情品格等描写,都是对现实中“香玉”品格的艺术化描摹。
而小说中以薛宝钗为首的“金派”,都是以曹雪芹的第一任妻子柳蕙兰为原型创作的,有关“金派”女子的性情品格等描写,都是对现实中柳蕙兰品格的艺术化描摹。
小说中有关的甄宝玉描写,是曹雪芹真实生活的直接反映,甄宝玉曾说过:
“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才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以上文字,反映的就是曹雪芹身边曾有过两个伴读女子,分别就是上面所说的“香玉”以及柳蕙兰。
“香玉”后来被曹頫收为养女,再一次参加选秀中,被雍正帝纳入后宫,被迫和曹雪芹分离。而柳蕙兰则是在曹家败落以后,嫁给曹雪芹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