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寺座落在云南宜良县城边,山叫伏狮山,有汩汩的泉水流淌。沙岩上长满了数百年的大树,有一种参天古树叫黃连木,据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上推,竟然到了元代,与忽必烈的大军有了联系。
这世上,大凡有古树名木的地方,世人总是愿意附加一些说法,修庙建观供奉香火,故事就越发奇了。
云南宜良县岩泉寺
话说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宜良县的岩泉寺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租下了寺中一间小楼,每天读书写字,他读的书是廿五史,上追秦时明月,下探晚清的门洞开放。他写的字则是把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用一种"温情与敬意",写成了一本叫《国史大纲》的书,内容都是坚定不移的,是站在"以中华文化民族意识"的立场。这个人叫钱穆,人称宾四先生。后来他出了大名,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史学四大家。"
钱穆一个人在岩泉寺住了整整一年,那个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的教授,名气不大尚有争议。今天我们先说钱先生在宜良岩泉寺留下的印记。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岩泉寺,分上寺与下寺,仅相隔几百米。上寺是一个道观,由一个逃荒来此的广西人主持。下寺是僧庙,有方丈和僧人。僧庙中有乡产也有私产,钱穆先生住的房子是一处县长的私产,当地人叫"县长别墅"。
钱穆住进来,方丈上门问道,施主在此居住,一日两歺如何安排?钱先生回答说:我来此主要是著书立说,生活上的事越简单越好。跟随你们一起吃饭可好。
那知寺僧的伙食极粗劣,几乎不能入口。坚持了两天,头昏眼花,赶紧把方丈请来重新商量。方丈早就知道,说:出家人的日子大抵如此,先生这样下去怎行,必须改为荤食乃可。
钱穆觉得好为难,如果在我的住处置一灶台,毎天锅碗瓢盆,我还怎么读书写字。方丈说,就在我们寺里的灶上做荤食,也是可以的。你只消出钱请一煮饭的女佣即可。原来,方丈早就请了一个叫张妈的女佣,就等钱穆点头。
钱穆为宜良中学的学生演讲
后来,钱穆先生把这一段日子写进了《师友回忆》,"张妈衣履整洁,言辞有礼。烹煮既佳。一日,张妈煮一鸡,余不意何故,忽于午餐后出寺,过厨房门,乃见方丈坐门侧,手持一鸡腿,得意大嚼。余不禁问,和尚亦食鸡腿?彼答,和尚不吃鸡腿将何食?又见灶陉上鸡汤一碗。"原来这是一个荤和尚。
钱穆每个星期要坐滇越铁路的米轨火车去昆明,为西南联大的学生上三天课,因为跑"警报",上课时间都安排在晚上。然后又坐火车回宜良,顺便到宜良中学借上一批书带回岩泉寺。久之听说了方丈的许多故事,方丈在近寺的村中有一个家,隔三差五回去,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与下寺的方丈相比,上寺的广西道人有文化的多,道人自号静庵,钱穆惊讶道,此名号与自沉北京昆明湖的大儒王国维同名。道人回答知道,还说喜欢王国维的诗词。
道人的生活也是过得不易,自己爱吃鸦片,消费大。平常日子以买卖为生,即在大米、黄豆收获季节,去市面上低价购进,然后拖回道观放在楼上存储。来年青黃不接的时候,价格上涨卖出去,赚点差价,基本满足一年生计。
长期做生意,见了钱穆先生,也建议他出点钱交给道士,趁市场上粮食价格低,赶紧去买点来储存,来年坐等收利。
作者在岩泉寺钱穆纪念馆
吹的兴奋,道人看钱穆是个不愁吃喝的人,让他按当地的习俗,去穷苦人家买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价不贵,可供洒扫洗滌烹饪一切家务。及其长,可纳为妾室,否则备小款代为出嫁。"
民国时期岩泉寺上下的故事,在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笔下,活色生香留传下来,成为滇南宜良的一笔文化遗产。
其实,佛教、道教在中国,从来都有许多令人尊敬的遗憾。曾经在西藏学佛七年,第一个获得西藏三大寺一一拉然巴格西学位的汉人和尚碧松法师,他在《雪域求法记》中写道:
"中国的佛教和庙宇到了晚清末年已经是衰败不堪,民国后,连年的军阀混战,社会混乱,地方上有很多人是专吃佛教的,连新闻记者也来吃佛教。这些记者来到庙子上张口就说,和尚,搞一桌素斋来吃,有时候还带了妓女一起上门。
寺庙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仰仗地方政要和豪绅,当方丈必须懂得世间法的应酬,要善于交际,能够八面玲珑。
记得我的师父自坛和尚经常去陪乡董打牌,过年过节时也要上门送礼。所以说中国大多数庙子里真正有扎实佛学基础有道行的和尚并不多。"
庙子的噩梦还没有结束,依然在这块土地上漫漶。
史学家钱穆离开宜良岩泉寺以后,岩泉寺又成了军营。再后来的事情更加不可预料。一直到1990年代,名山古刹又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岩泉寺所在的村民,把倒塌的寺庙抽起来,泥塑佛像塗上金黃的颜色,建筑抹上红褐色。
开放式的经济给了许多人发散式的空间思维。一个姓龙的湖南人带领一伙来自峨眉山一带的"大师",直接交钱给村上,承包了岩泉寺,上演了无数的荒唐。最多的年辰,一年交给村上七百多万元。
名山有泉、古树参天、就缺了点故事。明清交际,大将军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流传。
说的是"秦淮八艳"之一的美女陈圆圆,名传江南。崇祯十五年,圆圆美女被京城一大官请去,为了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把美女陈圆圆作为礼物送给了吴三桂。时当努尔哈赤的军队向明朝的地盘进军,崇祯皇帝把拥有重兵的吴三桂派去战场,陈圆圆留在京城。
不久农民义军首领李自成趁京都空虚,攻入京城,把属于吴三桂的女人占有。把个吴三桂气昏了,加上对崇祯朝的失望,反戈一击,大开山海关门,让清军长驱直入,结束了朱家的天下。
吴三桂投靠清军立了大功,带上美女陈圆圆来到云南坐镇。风和日丽,享受快乐。这陈圆圆可不仅仅是个花瓶,还有政治远见,她见吴三桂独霸云南,骄奢淫逸,贵极藏险,盛极必衰。抛弃一切富贵荣华出家为尼。后来的故事就像陈圆圆的预期,吴三桂被清军镇压满门抄斩,陈圆圆下落不明,有说投池自尽,有说在庵中见过。
采用现代技术据陈圆圆画像复原照片
于是乎,承包岩泉寺的人,据此编排了一个故事。说是吴三桂带着陈圆圆来岩泉寺游玩,陈圆圆见这里山青水碧,灵气逼人,便抽了一签,竟然是她日后的命运,出家!一语成谶。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一签称为六百年来"滇南第一签。"到岩泉寺抽签打卡成了圣地。
这是一个不怕故事多,就怕故事中有事故的年代,一经推出便大吸眼球,令人遐想。
不管是什么样的信仰,一旦与金钱接触,很容易成为装在瓶子中的魔鬼。
承包宜良岩泉寺的那伙"假和尚"。与各大旅行社联系,把一批批去石林风景区游玩的游客拉到岩泉寺参观,高价香火、抽签算命、立碑避灾、圣水养心⋯⋯数不清的佛教花式,几乎每天都有人上当受骗。
一个从广西来云南旅游的姓欧的游客,一进岩泉寺,"大师"一看面相,再让他抽了一签,说是大灾大难就在眼前,把个游客说得魂飞魄散,赶紧掏了两万多元去消灾解难。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团体验了一下,抽到了14签。随后跟着导游来到风水转运堂解签,"大师"一对一解签答疑,说记者阴阳五行不调,身后有家灾和风水灾,需要烧一支600元的香并留下名字让和尚们诵经百天。
史学家钱穆已经在1990年去世,如果他知道当年住在岩泉寺的房子,就是写作《国史大纲》的地方,在后来七十年岁月中的痕迹,不知道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