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晒展免费版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从《如梦令》到《夏日绝句》——浅析李清照词风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转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0 00:57:38   浏览次数:4  发布人:083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3岁。李清照作为一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以其文学成就而论,李清照被后世公认为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之首,可谓实至名归。可以说能称得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3岁。

    李清照作为一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以其文学成就而论,李清照被后世公认为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之首,可谓实至名归。






    可以说能称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也只有李清照了,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女作家,一生的词作无数,诗词伴随了她一生,也记录了她的一生。

    李清照的文学生涯大致可以划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南渡后的孀居时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品和风格,如少女时代的《如梦令》,少妇时期的《一剪梅》,以及南渡之后的《声声慢》等,都分别反映了她不一样的人格与风格。

    人格特点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使得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风格。前期风格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草根以为李清照前期的词风可归入婉约派,而后期词风在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明显摆脱了这一风格特点,向豪放派转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有《夏日绝句》,《题八咏楼》等。






    因为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

    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这一点在她留下来的大量作品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前期(多指少女时期)风格明快单纯,有很多诗词读起来让人不禁会心一笑,一个可爱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中窥一窥那个太过美好的年岁。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轻快、明丽,充满了生活情趣。她聪慧率真,不拘于庭院生活,其中最著名的《如梦令》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

    一般认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大抵也就16岁左右年纪的青春年少。就让草根带大家一起欣赏堪称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虽说是一首忆昔的作品,但却是她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寥寥数语,成就一幅极有生活情趣的图景。开头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事情,作者和伙伴们在郊外的“溪亭”上饮酒,一直到日暮,想回家时却连回去的路都不知道了,李清照不单单是因为喝酒喝多了不知回路,我想更是大自然的风光沉醉了她。

    兴尽了,天黑了,该回了,不想却“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词行文流畅自然,无斧凿痕迹,与“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李清照的忘情心态。正因为如此,惊动了正在栖息的水鸟们,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自然画面,让人看见了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这时的李清照感情单纯,心境开阔,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生活未来都充满了憧憬。

    李清照出生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她受家学熏陶,从小就才华过人,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惊艳了当时不知多少文人雅士。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意境清幽,少女活泼可爱的情态跃然纸上,但想想她后来所经历的一切,便觉得一切都似梦一般。“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所有的词中记得最深的便是这一句了,许是因为这样的年岁太过美好?






    诸如此类的词还很多,很多作品中的女孩形象其实就是李清照本人的各个时期、不同侧面、不同性格的写照。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中那个的多情却又不能很好掩饰自己的女孩;那个唱着“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女孩,无一不在显示出她率真,爽快而多情的个性,婚前的她就是一个快乐女孩。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语言大多清新优美。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白描的手法来抒写自己的心情,却情真意切、形象逼真,使人倍感亲切。

    《浣溪沙》——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当时的李清照正处于少女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万千羞涩,尽在眼波之中;无限情意,唯于香腮之上。词中的少女清纯活泼,羞涩可爱。

    “月移花影约重来”,少女回书心上人邀约再见。“月移花影”四字,不仅约会的时间地点都齐全,那月圆花好暗香疏影美不胜收的氛围也被勾勒了出来,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柔情似水的爱情画卷。

    再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也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也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词中刻画了一个少女,玩秋千时发现心上人来了害羞的往屋里跑,慌乱中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偷偷靠在门边回头看,顺手拉过一枝青梅闻着,来掩盖自己的慌乱。一个细微的动作,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片少女情怀,既兴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

    每每读起这首诗,总觉得,她和赵明诚一早便相识:易安是那“蹴秋千罢”的妙龄女,德甫是那“有客入来”的公子郞。纵使庭院深深,也挡不住“眼波才动被人猜”这般旖旎的心事。

    李清照在十八岁的时候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也是个有着很高文化修养的人。婚后的生活美满而和谐,但是在那个时代,男人们都是要走仕途的,为此赵明诚外出。两地分离,相思是难免的。这时的李清照写了不少思念丈夫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也是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因此是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在这些作品中那个活泼可爱、不知忧虑的女孩子不见了,而是成了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用细腻的笔法写出来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剪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李清照为思念初婚不久就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它集中抒发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样是乘舟,却不再是“兴尽晚归”,“误入藕花深处”,因争渡而惊起鸥鹭的欢快心情了,而是“独上兰舟”,等待锦书来,显得多么惆怅和忧郁。希望雁回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不可抗拒的。李清照思念丈夫,而丈夫也一定在思念着她,这种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却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表现了李清照那种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意境优美,借景抒怀,李清照把她的离别情书写的淋漓尽致,也同时把她和丈夫之间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来。

    丈夫的远行增添了李清照的寂寞情怀,她把这种情怀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寄托她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如《醉花阴》。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所写的一首抒发她寂寞、相思情怀的词,她用细腻委婉的文笔,塑造出她多愁善感的形象。“薄雾浓云”罩满了心头,她心中充满了愁苦,“佳节又重阳”点明了时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那赵明诚可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在这深秋的佳节里,能不想念吗?正是这种折磨人的相思,使得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一个伫立在秋风中,映着比菊花还瘦的人儿,让人怜惜。“瘦”字充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憔悴和凄苦。通篇没有一个“思”字,但思念之情却处处都充溢在字里行间。






    我们不难看出在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总体上是婚前清新明快,爽朗欢快;婚后离愁别绪增多,文笔清婉细腻,缠绵婉转,雅而不俗。这些与她浓厚的家庭氛围,安逸的生活,婚后生活美满以及婚后小别生活的历程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便出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是宋王朝的转折点,也是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的幸福生活就此画上句号。

    南渡后,因国破家亡、尤其是丈夫突然病故,一方面是个人的悲痛,另一个方面更是对故国旧家沦陷的感慨,因此对故国旧家的思念就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主题,如《永遇乐》。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她流寓临安时所作,元宵之夜,临安城到处张灯结彩,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繁荣”景象,而作者却有着难言的痛苦,她拒绝好友的邀请,因为她此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行乐,不能醉生梦死于此景,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她由眼前的所谓美景想起了“中州盛日”,勾起了她对故国家园的深深思念,那时的国家安定、生活安逸,而如今却流落异乡,面目憔悴、两鬓花白,故乡在哪儿呢?可却不能忘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的手法,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跃然纸上。面对国破家亡,思念旧国,思念家人,再加上孤身飘零,“愁”字是避免不了的。但这时李清照的“愁”与前期的愁是大不一样了,思想深度,内容都有显著的不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也不是伤春悲秋,离愁别绪以致“人比黄花瘦”中的愁了,更多是身世之愁,家国之愁,孤独之愁。再看《声声慢》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都凝聚在了一首词之中。

    这首词通过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起首的七组十四个叠字,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诉说,但她未曾开口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她的忧愁,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平淡淡、信手拈来,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被誉为“词采第一”。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是愁,声声是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场面。正是生活的不同、心境不同,而“旧时相识”更是引起了对以前生活的思念,如今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充分表现出作者寂寞难耐,度日如年,守着窗儿,触景






    生情,睹物思人,备感凄凉,而梧桐细雨的滴打声,更是一声声地打在她的心上,所有的这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全文以“愁”字结束,也正是把压抑在词人内心悲切激愤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变故后,李清照的作品中已经失去了曾经欢快明朗的调子,有的只是无边的、深深的忧愁。这可以从她对前后同一事物不同地描写中可以看出,同样是大雁,以往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如今却是“雁过也,正伤心”;菊花以前虽说是“人比黄花瘦”,但只是对丈夫思念而致,而“如今满地黄花损,有谁堪摘”,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哀。这些都是她生活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南渡后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作品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明丽轻快变成了灰暗愁苦;也使得她的作品有了多元化的风格。她所生长的环境、家庭氛围造就了她的才情;而社会的变化、生活的变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不同。前期生活安逸,婚姻美满,因此笔调轻快明朗;后期生活孤苦、流离,笔调深沉、悲切,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

    她的作品烙着她的生活、时代的特征。创作源自生活,离不开心灵的痕迹。她的作品中的意蕴、思想高度,对当时及后来词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动人,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的一生,演绎了幸福的少女时期,她也有浪漫的爱情,但是同时她又经历了婚姻的痛苦,颠沛流离的生活,丧夫失国的孤苦,她热爱国家,却又不得不看着它衰落,她饱读诗书,才情无人能及,却又被时代禁锢,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浇筑在了她的一生里,孕育出了这一代“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最豪迈的一首诗,开篇便是千古绝唱,豪气不输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是“婉约词宗”,但她也有豪放的一面,后世之人发现,李清照的词中有丈夫气,有人称她是闺阁中的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的特质,在她的诗中更明显。比如她的五绝:《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的英雄之气,令很多男人都为之汗颜,豪气完全不输苏轼、陆游辛弃疾。这首《夏日绝句》开创了李清照豪放词风之先河,一洗前期婉约派词风婉转离愁的特点,堪称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看似咏史怀古,实则借古讽今,表面上是在颂扬项羽的铁骨铮铮,实际上却是在暗讽南宋王朝的当权者以及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这首词作于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宋徽宗、钦宗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这首诗很明显是在暗讽南宋王朝只求自保软弱无能和自己丈夫贪生怕死毫无骨气之意。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攻入中原,俘虏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迁,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建康知府,据说当时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居然临阵脱逃,李清照深感耻辱,因为南宋的软弱,也是因为丈夫的软弱,所以在路过乌江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咏怀项羽的悲壮之作!

    首二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了生当为豪杰,为国立业,报效国家,死,也应该是鬼中的英雄,这样,方才不愧于男子汉大丈夫的身份。这种深刻的爱国情怀和高亢气魄,震撼人心,这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更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李清照以一个女流之辈,尚且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反观南宋和自己的丈夫,却畏缩不前,当真是令人鄙视!

    后面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懦弱行为。只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才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这一个“不肯”,当真是极具神韵,有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浩然正气和凛然风骨,她以娇弱的身躯,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笔锋刚劲雄浑,气势之大,又有几个男儿能够匹敌?

    李清照还有一首诗《题八咏楼》,开篇便是千古绝唱,是她豪放诗风的代表之作。




    李清照

    题八咏楼——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是李清照南渡后所做的一首诗。诗中李清照用典精准,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除了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歌颂,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讽刺。

    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这首诗写于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此时的李清照,经历了宋室南渡,赵明诚亡故,再嫁张汝舟,离异入狱等人生种种艰难,孤苦无依的李清照,投奔赵明诚的妹婿李擢,居住在金华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写下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七绝:《题八咏楼》。




    八咏楼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始建于南朝,位于浙江金华市 。八咏楼是历代文人登楼赋诗的胜地,南朝梁人沈约曾在这里写下了《八咏诗》一诗。

    《八咏诗》——(梁)沈约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沈约写完此诗,意犹未尽,又以此诗中的每句诗为题,写下了八首诗,成为当然的杰作。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从此即成为历代诗人登临吟诗之处,留下了不少经典的抒情诗篇,此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李清照《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诗的开篇,便惊艳世人。八咏楼上,千秋岁月,多少风流雅士,登楼赋诗,留下了让人神往的风流余韵,八咏楼外,便是无限江山,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变换,到李清照登上八咏楼时,楼外江山,已一半陷落,这“江山留与后人愁”,不仅是让人无从《如梦令》到《夏日绝句》——浅析李清照词风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转变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3岁。

    李清照作为一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以其文学成就而论,李清照被后世公认为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之首,可谓实至名归。

    可以说能称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也只有李清照了,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女作家,一生的词作无数,诗词伴随了她一生,也记录了她的一生。

    李清照的文学生涯大致可以划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南渡后的孀居时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品和风格,如少女时代的《如梦令》,少妇时期的《一剪梅》,以及南渡之后的《声声慢》等,都分别反映了她不一样的人格与风格。

    人格特点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使得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风格。前期风格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草根以为李清照前期的词风可归入婉约派,而后期词风在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明显摆脱了这一风格特点,向豪放派转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有《夏日绝句》,《题八咏楼》等。

    因为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

    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这一点在她留下来的大量作品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前期(多指少女时期)风格明快单纯,有很多诗词读起来让人不禁会心一笑,一个可爱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中窥一窥那个太过美好的年岁。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轻快、明丽,充满了生活情趣。她聪慧率真,不拘于庭院生活,其中最著名的《如梦令》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

    一般认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大抵也就16岁左右年纪的青春年少。就让草根带大家一起欣赏堪称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虽说是一首忆昔的作品,但却是她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寥寥数语,成就一幅极有生活情趣的图景。开头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事情,作者和伙伴们在郊外的“溪亭”上饮酒,一直到日暮,想回家时却连回去的路都不知道了,李清照不单单是因为喝酒喝多了不知回路,我想更是大自然的风光沉醉了她。

    兴尽了,天黑了,该回了,不想却“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词行文流畅自然,无斧凿痕迹,与“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李清照的忘情心态。正因为如此,惊动了正在栖息的水鸟们,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自然画面,让人看见了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这时的李清照感情单纯,心境开阔,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生活未来都充满了憧憬。

    李清照出生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她受家学熏陶,从小就才华过人,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惊艳了当时不知多少文人雅士。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意境清幽,少女活泼可爱的情态跃然纸上,但想想她后来所经历的一切,便觉得一切都似梦一般。“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所有的词中记得最深的便是这一句了,许是因为这样的年岁太过美好?

    诸如此类的词还很多,很多作品中的女孩形象其实就是李清照本人的各个时期、不同侧面、不同性格的写照。

    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中那个的多情却又不能很好掩饰自己的女孩;那个唱着“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女孩,无一不在显示出她率真,爽快而多情的个性,婚前的她就是一个快乐女孩。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语言大多清新优美。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白描的手法来抒写自己的心情,却情真意切、形象逼真,使人倍感亲切。

    《浣溪沙》——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当时的李清照正处于少女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万千羞涩,尽在眼波之中;无限情意,唯于香腮之上。词中的少女清纯活泼,羞涩可爱。

    “月移花影约重来”,少女回书心上人邀约再见。“月移花影”四字,不仅约会的时间地点都齐全,那月圆花好暗香疏影美不胜收的氛围也被勾勒了出来,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柔情似水的爱情画卷。

    再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也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也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词中刻画了一个少女,玩秋千时发现心上人来了害羞的往屋里跑,慌乱中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偷偷靠在门边回头看,顺手拉过一枝青梅闻着,来掩盖自己的慌乱。一个细微的动作,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片少女情怀,既兴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

    每每读起这首诗,总觉得,她和赵明诚一早便相识:易安是那“蹴秋千罢”的妙龄女,德甫是那“有客入来”的公子郞。纵使庭院深深,也挡不住“眼波才动被人猜”这般旖旎的心事。

    李清照在十八岁的时候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也是个有着很高文化修养的人。婚后的生活美满而和谐,但是在那个时代,男人们都是要走仕途的,为此赵明诚外出。两地分离,相思是难免的。这时的李清照写了不少思念丈夫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也是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因此是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在这些作品中那个活泼可爱、不知忧虑的女孩子不见了,而是成了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用细腻的笔法写出来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剪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李清照为思念初婚不久就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它集中抒发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样是乘舟,却不再是“兴尽晚归”,“误入藕花深处”,因争渡而惊起鸥鹭的欢快心情了,而是“独上兰舟”,等待锦书来,显得多么惆怅和忧郁。希望雁回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不可抗拒的。李清照思念丈夫,而丈夫也一定在思念着她,这种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却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表现了李清照那种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意境优美,借景抒怀,李清照把她的离别情书写的淋漓尽致,也同时把她和丈夫之间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来。

    丈夫的远行增添了李清照的寂寞情怀,她把这种情怀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寄托她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如《醉花阴》。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所写的一首抒发她寂寞、相思情怀的词,她用细腻委婉的文笔,塑造出她多愁善感的形象。“薄雾浓云”罩满了心头,她心中充满了愁苦,“佳节又重阳”点明了时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那赵明诚可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在这深秋的佳节里,能不想念吗?正是这种折磨人的相思,使得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一个伫立在秋风中,映着比菊花还瘦的人儿,让人怜惜。“瘦”字充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憔悴和凄苦。通篇没有一个“思”字,但思念之情却处处都充溢在字里行间。

    我们不难看出在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总体上是婚前清新明快,爽朗欢快;婚后离愁别绪增多,文笔清婉细腻,缠绵婉转,雅而不俗。这些与她浓厚的家庭氛围,安逸的生活,婚后生活美满以及婚后小别生活的历程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便出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是宋王朝的转折点,也是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的幸福生活就此画上句号。

    南渡后,因国破家亡、尤其是丈夫突然病故,一方面是个人的悲痛,另一个方面更是对故国旧家沦陷的感慨,因此对故国旧家的思念就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主题,如《永遇乐》。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她流寓临安时所作,元宵之夜,临安城到处张灯结彩,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繁荣”景象,而作者却有着难言的痛苦,她拒绝好友的邀请,因为她此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行乐,不能醉生梦死于此景,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她由眼前的所谓美景想起了“中州盛日”,勾起了她对故国家园的深深思念,那时的国家安定、生活安逸,而如今却流落异乡,面目憔悴、两鬓花白,故乡在哪儿呢?可却不能忘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的手法,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跃然纸上。面对国破家亡,思念旧国,思念家人,再加上孤身飘零,“愁”字是避免不了的。但这时李清照的“愁”与前期的愁是大不一样了,思想深度,内容都有显著的不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也不是伤春悲秋,离愁别绪以致“人比黄花瘦”中的愁了,更多是身世之愁,家国之愁,孤独之愁。再看《声声慢》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都凝聚在了一首词之中。

    这首词通过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起首的七组十四个叠字,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诉说,但她未曾开口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她的忧愁,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平淡淡、信手拈来,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被誉为“词采第一”。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是愁,声声是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场面。正是生活的不同、心境不同,而“旧时相识”更是引起了对以前生活的思念,如今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充分表现出作者寂寞难耐,度日如年,守着窗儿,触景

    生情,睹物思人,备感凄凉,而梧桐细雨的滴打声,更是一声声地打在她的心上,所有的这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全文以“愁”字结束,也正是把压抑在词人内心悲切激愤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变故后,李清照的作品中已经失去了曾经欢快明朗的调子,有的只是无边的、深深的忧愁。这可以从她对前后同一事物不同地描写中可以看出,同样是大雁,以往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如今却是“雁过也,正伤心”;菊花以前虽说是“人比黄花瘦”,但只是对丈夫思念而致,而“如今满地黄花损,有谁堪摘”,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哀。这些都是她生活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南渡后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作品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明丽轻快变成了灰暗愁苦;也使得她的作品有了多元化的风格。她所生长的环境、家庭氛围造就了她的才情;而社会的变化、生活的变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不同。前期生活安逸,婚姻美满,因此笔调轻快明朗;后期生活孤苦、流离,笔调深沉、悲切,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

    她的作品烙着她的生活、时代的特征。创作源自生活,离不开心灵的痕迹。她的作品中的意蕴、思想高度,对当时及后来词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动人,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的一生,演绎了幸福的少女时期,她也有浪漫的爱情,但是同时她又经历了婚姻的痛苦,颠沛流离的生活,丧夫失国的孤苦,她热爱国家,却又不得不看着它衰落,她饱读诗书,才情无人能及,却又被时代禁锢,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浇筑在了她的一生里,孕育出了这一代“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最豪迈的一首诗,开篇便是千古绝唱,豪气不输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是“婉约词宗”,但她也有豪放的一面,后世之人发现,李清照的词中有丈夫气,有人称她是闺阁中的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的特质,在她的诗中更明显。比如她的五绝:《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的英雄之气,令很多男人都为之汗颜,豪气完全不输苏轼、陆游辛弃疾。这首《夏日绝句》开创了李清照豪放词风之先河,一洗前期婉约派词风婉转离愁的特点,堪称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看似咏史怀古,实则借古讽今,表面上是在颂扬项羽的铁骨铮铮,实际上却是在暗讽南宋王朝的当权者以及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这首词作于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宋徽宗、钦宗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这首诗很明显是在暗讽南宋王朝只求自保软弱无能和自己丈夫贪生怕死毫无骨气之意。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攻入中原,俘虏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迁,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建康知府,据说当时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居然临阵脱逃,李清照深感耻辱,因为南宋的软弱,也是因为丈夫的软弱,所以在路过乌江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咏怀项羽的悲壮之作!

    首二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了生当为豪杰,为国立业,报效国家,死,也应该是鬼中的英雄,这样,方才不愧于男子汉大丈夫的身份。这种深刻的爱国情怀和高亢气魄,震撼人心,这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更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李清照以一个女流之辈,尚且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反观南宋和自己的丈夫,却畏缩不前,当真是令人鄙视!

    后面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懦弱行为。只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才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这一个“不肯”,当真是极具神韵,有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的浩然正气和凛然风骨,她以娇弱的身躯,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笔锋刚劲雄浑,气势之大,又有几个男儿能够匹敌?

    李清照还有一首诗《题八咏楼》,开篇便是千古绝唱,是她豪放诗风的代表之作。

    李清照

    题八咏楼——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是李清照南渡后所做的一首诗。诗中李清照用典精准,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除了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歌颂,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讽刺。

    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这首诗写于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此时的李清照,经历了宋室南渡,赵明诚亡故,再嫁张汝舟,离异入狱等人生种种艰难,孤苦无依的李清照,投奔赵明诚的妹婿李擢,居住在金华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写下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七绝:《题八咏楼》。

    八咏楼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始建于南朝,位于浙江金华市 。八咏楼是历代文人登楼赋诗的胜地,南朝梁人沈约曾在这里写下了《八咏诗》一诗。

    《八咏诗》——(梁)沈约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沈约写完此诗,意犹未尽,又以此诗中的每句诗为题,写下了八首诗,成为当然的杰作。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从此即成为历代诗人登临吟诗之处,留下了不少经典的抒情诗篇,此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李清照《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诗的开篇,便惊艳世人。八咏楼上,千秋岁月,多少风流雅士,登楼赋诗,留下了让人神往的风流余韵,八咏楼外,便是无限江山,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变换,到李清照登上八咏楼时,楼外江山,已一半陷落,这“江山留与后人愁”,不仅是让人无限感慨历史兴亡,更是无比沉痛的现实。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最后两句,以雄迈的笔调写金华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这里的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气压江南十四州”从贯休诗“一剑霜寒十四州”中来。

    李清照的这首诗,豪放无比,但豪放中又有着沉雄的底气,她写“江山留与后人愁”,便是对现实中宋室南渡的无比沉痛之感,她写金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是提醒朝廷不可再失江山,在她豪迈沉雄的诗笔背后,是她的家国兴亡的关心。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了李清照非同一般女子的胸襟,读到了她那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笔

    限感慨历史兴亡,更是无比沉痛的现实。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最后两句,以雄迈的笔调写金华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这里的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气压江南十四州”从贯休诗“一剑霜寒十四州”中来。

    李清照的这首诗,豪放无比,但豪放中又有着沉雄的底气,她写“江山留与后人愁”,便是对现实中宋室南渡的无比沉痛之感,她写金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是提醒朝廷不可再失江山,在她豪迈沉雄的诗笔背后,是她的家国兴亡的关心。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了李清照非同一般女子的胸襟,读到了她那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83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