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中小学管理是系统工程,尽管一般学校的管理都是部门分线管理,但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多部门协同,大到学校育人理念的落实,小到某项活动的实施。“谁举大旗谁统筹”是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这里的“谁”,一般就是部门负责人,也就是中层行政管理者。
什么是“统筹”?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统一筹划。也就是在某个项目的实施中,对学校已有的人财物、时间因素等资源统一筹划。比如组织一场大型活动,要从整体上规划时间、场地、演员、设备、宣传以及人员调配、安全维护等方面的事务,使所有环节无缝对接,使活动有序开展,切忌以好看热闹为目的,要让师生得到参与、体验、锻炼,获得预期的效果。
了解了“统筹”,那什么是“统筹思维”呢?“统筹思维”就是系统地规划和安排事物的思维方式。就是在规划项目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推进项目实施中,不仅要考虑所需的时间,还要考虑项目的先后顺序、人员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因素。最终目的指向的是安全有序、低耗高效。
为什么要培养中层管理者的统筹思维呢?
一是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需要通过各个部门的协作来实现。中层管理者作为管理的中坚力量,良好的统筹思维可以将学校的育人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实行合理分配,协调推进,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是提升内在管理的品质
学校的日常工作涉及教学、德育、后勤等多个部门,中层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具备统筹思维能够有效整合部门的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学校各项活动都需要后勤部门的协同,安排活动场地、设施设备、人员支持等,合理配置可以让资源使用最大化。在教学方面,要合理安排学科课程、调配教师资源。通过统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功能室、活动场地的使用,使各学科教学相互衔接、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培养。还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经验情况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确保教学质量。
三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
小学是6到12岁儿童聚集的场所,既要重视他们的学业,也要全面关心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环境复杂,学生个性多样,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安全事故等。中层管理者有了统筹思维,就能在复杂和突发情况下,迅速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比如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统筹安排师生的学习以及开展相关引导教育,理性周全的与家长做好沟通,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事件的动态发展采取对应的管理举措。
四是融合多元的家校社资源
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做好校内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参与组织家校社活动,利用统筹思维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社区公益活动、学生社会实践等。针对学生培养的需要,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白,合理安排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增强家长、社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打开校门办学能够促进学校的办学活力,因此,中层管理者有良好的统筹思维,能够站在学校的宏观视角,科学策划各项接待方案,在对外的交流中系统展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