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华社】科技创新破解难题 让电网更加坚强、智能、可靠
2025-02-22 14:42  浏览:18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多重挑战,而科技创新成为破题关键。各地积极应用科技成果、数智平台等为电网建设、运维、调度等赋能,让电网更加坚强、智能、可靠。

当前,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日益增长的跨省跨区电力调配需求,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加快。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于2024年底投运,将川西清洁能源送至成都、重庆等负荷中心,增强了川渝电网跨省跨区调配能力。

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设计科研团队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采用十分裂导线、“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等,更能适应高海拔、重覆冰的特点,为同类型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科技也深刻改变着输电线路的运维模式。在山东,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采用声学成像仪、局放检测仪、无人机巡视等方式对输电线路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巡检。这些“黑科技”手段的引入,让巡检效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各类隐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山东电力工作人员依托无人机开展电力线路巡检

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黑科技”也逐渐大展身手。

去年冬天,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的工作人员使用除冰机器人,对百米高空的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覆冰架空地线进行了除冰。“除冰机器人可有效消除架空地线上的雨凇、雾凇、混合淞等不同类型的覆冰,大幅提升了架空地线除冰的便捷性、安全性及智能化程度。”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除冰工作负责人魏凯林说。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依托“河南电网气象一张图”平台,在海量精准数据及数据模型帮助下,在汛期恶劣天气下可实现具体到变电站、线路杆塔坐标的防汛风险预警,有效缩短防汛应急响应时间,提升防汛抢险救灾保供电处置效率。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难点,也是电网企业创新攻关的重点。为发挥储能在消纳新能源、打造柔性灵活新型电力系统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日,国网信阳供电公司组建柔性研究专班,依托数字化工具科学测算新型储能容量需求,提出分层分区储能规划布局,完成34个新型储能项目选址及容量核定,精准匹配当地储能企业和区域负荷特性,助力电网稳定运行。

在山东北部广袤的盐碱滩涂上,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正加速建设。国网滨州供电公司研发“电网一张图”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平台,采用三维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将分散的风机、光伏站、储能站与电网整合为全域可视的“能源沙盘”,依托平台可模拟不同装机方案对电网的影响,以数字化手段辅助开展区域新能源接入规划、源网荷储协同运营、数据治理等管理,保障新能源接得进、送得出、容得下、管得优。

配电网作为供电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可靠用电的重要一环。2024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在济源市开展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济源市山区、丘陵面积比重较大,过去发生配电线路断线故障,往往需要运维人员逐台区、逐段线路查找故障点,费时费力;而通过研发应用配电故障综合研判分析平台及相关功能模块,实现了故障后秒级自动识别、分钟级定位区段,并自动派发线路断线抢修工单,助力故障快发现、早处理,大幅降低了对客户用电的影响。

内容来源:新华社


发布人:8f3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