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黑龙江、山东、甘肃交流发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班
2025-03-26 08:24  浏览:27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编者按:

日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班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边巴扎西与学员座谈交流。座谈会上,部分学员立足工作实际,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民族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方面踊跃发言。为集中展现座谈成果,特辑录学员代表发言,以期为各地各部门开展民族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扎实推动各民族互嵌共融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龙江样板

黑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金银华

黑龙江省作为多民族边疆省份,56个民族成份齐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三交”为根本途径,扎实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取得了丰硕成果。

黑龙江省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紧跟国家需要,紧扣国家发展步伐。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布署,狠抓落实。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书记专题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统筹推动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纳入工作重点,纳入目标考核任务。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充分发挥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省民委委员制作用,形成五级工作合力,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网格。三是坚持横向互动。省政府每2年在民族地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有效破解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弱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坚持政策推动。国家制定出台的民族方面政策文件,黑龙江省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促进各民族广泛“三交”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如一地加强。牡丹江市西安区多年来持续实施“和合融居”“价值认同”“产业培育”“民生共享”“情理融通”工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享互嵌式宜居家园。黑龙江省在扎实推进全省“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互嵌式示范社区建设基础上,要在每个城市街道提升2-3个互嵌式示范社区,全省要提升1000个互嵌式示范社区,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更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嵌入。

创建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途径,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近年来,黑龙江省突出创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拓宽创建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抓“两头”带“中间”,实现78所高校、5000多所幼儿园,400多万青少年学生创建全覆盖。二是大力推动创建工作进入大庆油田、北大荒集团等企业,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推动边境地区全域创建、全覆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以示范创建为驱动

探索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明子春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山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重点,探索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城市民族工作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一是健全创建体系,加强城市民族工作顶层设计。坚持全过程推进创建,健全创建示范培育、命名、管理、退出等全流程工作机制,对存量示范单位抓“整体提升”,对新创单位抓“创建扩容”,推动创建工作长效常态。坚持全领域开展创建,实现创建地域“全覆盖”、各族群众“全参与”、各类主体“全涉及”。坚持全方位保障创建,加大经费保障,增强工作力量,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在全省设置6800个“红石榴”公益岗,夯实创建和城市民族工作的基层基础。

二是丰富创建内容,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深化实化。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每年6月、9月开展全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和师资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聚焦全方位嵌入,建立三级服务管理网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聚焦和融共进,运用大数据智慧平台,打造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建立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确保各族群众在齐鲁大地来得了、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

三是擦亮创建品牌,实现城市民族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35个省有关部门全过程参与,将“铸牢”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可借鉴的具体任务。创新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在全省打造“红石榴”社区503个、学校521所、企业183个,涌现出济南市“畅享星期天”、青岛市“丹若同心 情满新区”、威海市“爱心拉面”等一批典型做法。深化实施“三项计划”,创新开展“爱在山东”融居、融情、融魂行动,擦亮“道中华·齐鲁行”品牌,2024年组织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书信手拉手”等各类交流活动620余场次,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

山东将立足城市多民族共居、共融的特点,以制度设计促进资源整合,以服务管理促进互嵌融居,以文化互动深化情感联结,最终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城市民族工作在目标、载体和成效上的深度协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以“三项计划”为抓手力促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甘肃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宇卫

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依托,促进各民族全面交融。建立跨省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与17个省和兄弟省区的60多个市(州)签订协议,不断强化服务协作。对外出务工群众开展法律政策等相关内容培训,做好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在全国率先实施“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组织召开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观摩交流会。举办甘青新内蒙古四省(区)八市(州盟)“红石榴”就业招聘会,200多家用人企业提供岗位3.24万个;组织46家用工企业为积石山县提供就业岗位2053个;招收来自四川凉山、宁夏西海固等地近700名少数民族群众到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就业,有力地推动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

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桥梁,推动各民族广泛交融。依托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凉州会盟纪念地、红西路军纪念馆、八步沙 “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等各级各类场馆,打造各具特色的各族青少年实践交流基地239个,开发研学课程400多个,打造研学线路200多条。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推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与天津、山东等省区建立各族青少年学生双向交流合作机制,累计组织各类交流研学活动2200余批10多万人次。组织实施青少年冬(夏)令营、结对“手拉手”、新生代企业家参观考察、青少年志愿服务等示范项目,开展“民族团结同心营”“同播石榴籽同筑中国梦”等交流示范活动,邀请56个民族青少年代表参加公祭伏羲大典,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旅游促三交计划”为纽带,推动各民族深度交融。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行动方案》,召开河西走廊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交流会,支持敦煌市建设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城市。开展导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累计培训3.2万余人次,对全省A级以上460家旅游景区和255家文博场所分层开展展陈调研,对全省文博场所及A级以上景区景点600多万字的讲解词导游词进行全面修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景区130个。将天水麻辣烫的热度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实践,复原莫高窟壁画中的民族服饰并进行展演,再现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兰州马拉松等大型节会,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载体。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发布人:93d0****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