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是增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持续发力,推动文化润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近年来,新疆老年开放大学在课程设置中紧密结合非遗传承,吸引学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图为6月27日,在“石榴花开·同心筑梦”主题毕业典礼演出后,学员与老师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加强顶层设计,多维度拓展文化润疆载体。夯实理论基础,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实好文化润疆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围绕贯通中华文化血脉、融入现代文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谋划文化润疆项目建设。以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为原则,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扎根优秀传统,增进“五个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在全社会广泛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2024年9月21日晚,“共庆祖国华诞 携手文化润疆”——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育人成果展示活动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举行。来自中央戏剧学院、香港演艺学院、新疆文化和旅游学校、深圳艺术学校等9所艺术院校的师生同台展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台舞台艺术盛宴。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深化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传承发展好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柯柯牙精神等,引导各族群众厚植爱国情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建立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机制。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获得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以及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平台,使优秀文化资源以更加便捷、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群众。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加大对重点文艺项目的扶持,推出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理念、反映各族群众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爱党爱国爱疆的文艺人才队伍。健全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舞台剧《沙湾大盘鸡》剧照。图源:阿克苏日报
促进交流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新疆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要积极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新疆文化“走出去”。做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实施“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深入挖掘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旅景区,在旅游过程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疆篇章。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培育基地(新疆理工学院)、阿克苏地区丝路龟兹文化研究院。本文系202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新疆历史叙事体系研究”(XJEDU2025J149)阶段性成果。】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王琪
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