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父母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不断,就好像全天下最悲惨的事全给了他们;
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头,曾经喜欢的事物也不再感兴趣,甚至连饭都懒得吃;
因为一点小事而常常焦躁不安,变得敏感多疑,或者怀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在他们身边,你就会觉得看不见阳光。其实父母并不是真的愿意这样负能量爆棚,可能是生病了,只是病不在身,而是在心。
父母退休之后,多年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曾经熟悉的人不在身旁或陆续离开,习惯了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突然之间丧失了对生活的基本的掌控感。掌控感,是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生活,人自然就会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弥补,比如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对你所有的一切挑三拣四,你怎么做都觉得不对。
我们会为他们身心的痛苦而担忧和心疼,也会因为他们负能量满满而想离得远远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帮助父母建立基本的掌控感,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除了正规的医疗干预之外,生活中也有一些方法能有效的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01)养只宠物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猫狗可以改善人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它们甚至一度成为了临床上的辅助治疗手段,伴侣动物真正起到了陪伴的作用。多少爹妈嘴上说着不喜欢猫狗,带回来就“给你扔了”,养了之后立马“真香”,宠爱得不成样子。
02)照顾一株植物
与养宠物一样,照顾植物同样是许多疗养机构、关怀中心的独门秘籍,而且效果可靠,这不仅仅是“找点事做”那么简单,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剪枝、施肥、剪枝,植物茁壮成长,甚至因为自己的精心照料而开花结果,这是一种有效的正面反馈,它能让一个人找到些许的自我效能感——我还挺有用的/我还挺厉害的。
03)寻找新的爱好
旅游是很容易被父母接受的事情,去看看年轻时没精力看的大好河山,还附带锻炼身体的效果。
或者老年大学报个兴趣班,唱歌跳舞、钓鱼手工,总比捧着手机天天刷“儿女不孝”的视频来的健康,况且这些活动往往是群体性的、社交性的,交到新朋友、有共同爱好者的陪伴,这本身就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事情。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保持心理健康,老年人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乐观的心态,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注意与他人的交流,并努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也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董晶晶
稿件来源:杨凤池心理工作室
投稿邮箱:gabxcj@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