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融资担保体系及监管
2024-12-11 06:15  浏览:133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晒展免费版”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晒展免费版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融资性担保的定义与特点

依据《担保法》相关条文,担保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是债权人以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担保方式保障债权实现的合同。从业务属性划分,担保有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两类。根据 2017 年国务院颁布的条例,融资担保是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行为提供担保。非融资担保涵盖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在国内,按担保人性质,融资性担保又可分为银行融资担保和非银融资担保。银行融资担保包含贷款担保、票据承兑、保函、信用证担保等形式;非银融资担保主要是债券、信托等融资活动中关联方、非关联方及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

与CRM(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比,融资性担保具有以下不同:

1. 性质不同:担保是担保机构常规业务,非衍生品交易;CRM 是金融衍生品合约,将信用风险从资产中剥离并组合或交易。

2. 标准化程度不同:CRM 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或交易所注册且部分可交易,更标准化;担保业务无需额外程序,不能交易且无二级市场。

3. 发起方式不同:CRM 中信用保护卖方无需债务人请求可自行操作;担保业务需应债务人请求,担保机构与债务人达成协议。

4. 成本及标准化差异:CRM 标准化程度高,交易成本相对低;担保业务合同条款因交易状况而异,成本高。

5. 收费对象不同:担保机构向债务人收费;CRM 中信用保护卖方向买方收费,买方可能不特定。

6. 追偿权利不同:担保机构代偿后可向债务人追偿;CRM 中信用保护卖方偿付后一般无权向债务人追偿。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监管主体

国内首家信用担保机构于1993 年成立,此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主体多次变更。从最初的人民银行,到财政部、发改委,再到多头监管,频繁变动使得监管框架长期不清晰,监管效果有限。直到 2009 年,国务院设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确立二元监管体制。中央层面,由银保监会牵头,多部门参与,负责拟订制度、协调问题、督促地方监管;地方层面遵循“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原则,由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落实对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

此后,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如银监会等七部门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融资担保行业;2017 年国务院发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并在 2018 年由银保监会等七部门印发四项配套制度,完善监管指标。这些举措提高了担保机构准入门槛,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扶持,明确指标计算权重和处罚规定。由此可见,中央层面银保监会主导监管,地方层面由各对应部门负责属地管理。

三、国内担保体系及主要参与者

总体而言,我国担保体系呈政府主导模式。国家层面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层面成立再担保机构,基层业务由商业性担保机构按市场化规则运作,共同组成政府担保链条。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省级再担保机构合作,为辖区内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或股权投资,以分散行业风险,提升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能力。

发布人:83d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