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编者按
为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全院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术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开设“社科青年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笔谈专栏,邀请我院优秀青年干部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心得体会、实践感悟,撰写学习阐释文章,彰显我院青年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我院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晏扩明,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在《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完成中宣部理论局、国家民委交办任务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学术研究一般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主要参与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锤炼过硬作风 激荡学术清风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位置、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破题之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推动党风政风好转,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体现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一刻不能停的持之以恒态度。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作风建设不仅是党性修养的体现,更是推动高质量学术研究、服务党和人民的内在要求。唯有作风过硬,才能学风纯正、研究扎实、成果可信,才能以高质量研究回应时代之问、满足人民之盼,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一、作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性作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集中体现着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风建设是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行动上对标。要毫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党的根本职责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优良的作风支撑。新征程是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激发奋进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作风优良,则方向明、动力足、成效显;作风不实,则空转内耗、贻误发展、失信于民。作风建设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常修课”“必修课”“终身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二、中央八项规定引领作风建设由点带面、由表及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我们党改进作风的“开篇之笔”。从最初聚焦会风文风、调研检查、公务接待等“关键小事”,到推动形成作风建设制度链条和长效机制;从聚焦“四风”典型问题查处通报,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隐形变异表现,中央八项规定带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心民心明显提振。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余年来,“三公”经费支付明显压缩,公款吃喝、豪华办公、公车私用明显减少,节俭清廉成为共识共行;文风会风大为改观,调研督查更接地气;干部作风日益务实,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是“小规矩”,而是“硬杠杠”“铁纪律”。它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更深层地触动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推动作风建设从表层形式向内在意识深化拓展。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更加注重务实功、求实效、出实招。作风由“虚浮漂浮”转向“沉下心来”,由“做样子”转向“做事情”,由“重包装”转向“重内容”,由“留痕迹”转向“见实效”,体现了作风建设从点上破题、向面上铺开,从治标初步、走向标本兼治的系统跃升。总的来说,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正风肃纪,更正本清源;不仅树立规矩,更重塑党风,真正成为新时代作风建设从“治标”走向“治本”的重要牵引和根本抓手。
三、作风建设贯穿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党的领导下,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风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集中体现为学风问题。学风正,则学术兴;学风不正,则事业受损。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会风文风明显改善,重形式轻内容、重包装轻质量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哗众取宠、热衷“套路文章”“空心理论”等现象仍有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科研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仍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一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实事求是”作为基本学术原则,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到人民需求中;二是要弘扬清正廉洁之风,在科研经费使用、项目申报评审、成果评价中严守纪律红线,抵制学术不端、反对弄虚作假,做到学术上讲真话、行为上讲规矩;三是要倡导严谨治学之风,坚决反对学术造假、低质重复、包装成果现象,崇尚“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治学精神,培育“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高质量成果;四是要落实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以高质量研究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抓作风、强学风,把改进作风贯穿于科研全过程各方面,真正以优良作风保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四、弘扬优良作风,涵养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作风建设不仅关乎党风政风,更深刻影响学风,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和发展方向。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作风之于学术生态的重要意义,把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锤炼党性、涵养学术文化、构建清朗学术环境的重要任务,持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形成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铁规矩”,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抓下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尤其要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深入弘扬以下几种优良作风:一是大兴调查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推动科研工作回归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真正“摸得准、讲得真、研得深”。二是弘扬廉政之风。引导科研人员崇廉拒腐、洁身自好,严守经费使用、公务活动、职务行为等方面的纪律底线,坚决反对学术不端、权力寻租、数据造假等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研究氛围。三是弘扬俭朴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攀比,倡导节俭办会、简约办公、绿色生活,构建健康理性的科研文化风尚,使节约、克己成为学术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四是弘扬奋斗之风。坚持实干担当、久久为功,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在学术道路上敢啃“硬骨头”,勇攀学术高峰,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展现新担当、新气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贯穿到科研实践全过程各方面。要持续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清正廉洁之风、联系群众之风,以优良作风带动优良学风、文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坚强作风保障。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曾煜婷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