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个坏毛病。
不知从从何时起,我读书的时候,没看几页就要翻到最后检查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随后便倏地翻回目录,数数一共几章、一章几页,读一页要一分钟,那么读完一章……总之这是小时候从来没有的习惯,曾几何时我是能忘我地读一个下午的,管它几百页,上千页的书合上时都是意犹未尽。最近别人问我在看的是什么书,回答一律是“闲书”。闲书闲书,不就是闲时用以自我陶醉、放松的读物吗?兴起时拿起来,眼睛酸时就放下,没有划线摘抄金句的必要,也不必隔几时就把页脚一折,好像读书就是公务,读书就是为了自我提升。实际上,我认为把一本书划成七彩色、折页折到隆起的所谓“精读”,都只是自我安慰和表现欲罢了。不仅如此,划线这种阅读习惯的起源和必要性或许都值得我们再思考、重审视。
我只是觉得,真正动人的东西、真正想要记住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心中扎根而已。
话虽如此,现在的我,捧起书时已经不会有闲适的感觉了。数页数,计时间,精妙地算计自己从一本书里学到了多少、读懂了多少,这可能都是我焦虑迷茫的一个侧影吧。我究竟是从何时起,把在生活中染上的坏毛病带到高于生活的地方了?真是让人汗颜。